《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李毓秀是個教書先生,《訓蒙文》是他根據自己教書的實踐經驗編寫的一本兒童蒙學讀物。后來,這部書被清朝學者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guī)》,一直流傳至今。《弟子規(guī)》以《論語學而》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第,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全書的中心思想,采用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韻文形式,分五部分編纂成書,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應守的規(guī)范。幾百年來,《弟子規(guī)》在傳播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道德方面功不可沒,長期歷來是幼兒開蒙學習的必讀書。在今天,它所倡導的家庭、社會禮儀規(guī)范并未過時,仍是適合當今社會所倡導的「精神文明建設從娃娃抓起」這一理念的,甚為理想的兒童讀物?!逗煤⒆印鴮W啟蒙讀本·蒙曼薦:故事弟子規(guī)》得到了著名學者蒙曼教授的大力推薦。在她看來,《弟子規(guī)》是一本難得的蒙童教育讀本,是一本可以實操的教導孩子如何「做人」的兒童教育啟蒙讀物,會對孩子的終身教養(yǎng)產生深遠的影響。愿這本《故事弟子規(guī)》得到小讀者以及家長、老師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