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在家足療,效果一樣好
在家學足療的好處
在家學足療的關鍵就在于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的工具
足部按摩的時間和次數
常用的11 種按摩手法
足部按摩的順序
足部按摩的力度
足部按摩的注意事項
按摩后的正常反應
按摩后的特殊反應
足部按摩的適應證
足部按摩的禁忌證
第2章 足療大藥--77 個常見足部反射區(qū)
反射區(qū)的三大種類及作用
足部按摩怎么選擇反射區(qū)
足底反射區(qū)
1. 大腦(頭)
2. 額竇
3. 小腦、腦干
4. 垂體
5. 三叉神經
6. 頸項
7. 眼
8. 耳
9. 斜方肌
10. 甲狀腺
11. 甲狀旁腺
12. 肺、支氣管
13. 胃
14. 十二指腸
15. 胰
16. 肝
17. 膽
18. 腹腔神經叢
19. 腎上腺
20. 腎
21. 輸尿管
22. 膀胱
23. 小腸
24. 盲腸、闌尾
25. 回盲瓣
26. 升結腸
27. 橫結腸
28. 降結腸
29. 乙狀結腸、直腸
30. 肛門
31. 心臟
32. 脾
33. 生殖腺1(性腺)
34. 臀部
35. 股部
36. 上臂
37. 血壓點
38. 食管、氣管
39. 腋窩
40. 頭頸淋巴結
41. 舌、口腔
42. 失眠點
43. 鼻
足背反射區(qū)
44. 胸部淋巴結
45. 平衡器官(內耳迷路)
46. 胸(乳房)
47. 橫膈膜(膈)
48. 扁桃體
49. 下頜
50. 上頜
51. 喉、支氣管
52. 腹股溝
53. 肩胛骨
54. 肋骨
55. 閃腰點
56. 牙齒
57. 聲帶
足內側反射區(qū)
58. 股關節(jié)
59. 盆腔淋巴結
60. 前列腺、子宮
61. 陰道、陰莖、尿道
62. 頸椎
63. 胸椎
64. 腰椎
65. 骶骨
66. 內尾骨
67. 子宮頸
68. 直腸、肛門
足外側反射區(qū)
69. 膝關節(jié)
70. 生殖腺2(性腺)
71. 髖關節(jié)
72. 腹部淋巴結
73. 外尾骨
74. 肘關節(jié)
75. 下腹部
76. 肩
77. 坐骨神經
第3章 在家做足療祛病痛
1. 糖尿病
2. 高血壓
3. 低血壓
4. 動脈硬化
5. 心臟病
6. 頭痛
7. 眩暈
8. 牙痛
9. 耳鳴
10. 感冒
11. 慢性支氣管炎
12. 哮喘
13. 呃逆
14. 咳嗽
15. 百日咳
16. 慢性咽炎
17. 慢性鼻炎
18. 慢性胃病
19. 神經性嘔吐
20. 胃下垂
21. 腹瀉
22. 便秘
23. 消化道潰瘍
24. 膽囊炎、膽結石
25. 慢性胰腺炎
26.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27. 慢性腎炎
28. 尿石癥
29. 三叉神經痛
30. 面神經癱瘓
31. 神經性皮炎
32. 中風后遺癥
33. 失眠
34. 嗜睡
35. 盜汗
36. 貧血
37. 癔病
38. 癲狂
39.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40. 肥胖癥
41. 慢性單純性青光眼
42. 肩關節(jié)周圍炎
43. 頸椎病
44. 急性腰扭傷
45. 慢性腰肌勞損
46. 坐骨神經痛
47.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48. 小兒遺尿
49. 小兒厭食
50. 小兒疳積
51. 小兒近視
52. 月經不調
53. 痛經
54. 經閉
55. 帶下病
56. 子宮脫垂
57. 盆腔炎
58. 性冷淡癥
59. 不孕
60. 老年性陰道炎
61. 乳腺增生
62. 急性乳腺炎
63. 乳少
64. 產后腹痛
65. 產后排尿異常
66. 產后自汗盜汗
67. 更年期綜合征
68. 遺精
69. 陽痿
70. 前列腺增生
第4章 每天10 分鐘足療保健
1. 延年益壽
2. 消除疲勞
3. 健腦益智
4. 養(yǎng)心安神
5. 宣肺寬胸
6. 調理脾胃
7. 益肝明目
8. 補腎強腰
9. 形體健美
10. 顏面美容
附錄:足部的經絡和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