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理論探討篇
新思路·新實踐·新課程
——關于“中國媒介文化評論”的報告
中國當代媒介的文化現(xiàn)狀
現(xiàn)代文化與現(xiàn)代人
傳統(tǒng)民族文化與現(xiàn)代民族文化
面對媒介新格局的文藝評論
電視全球化與大眾文化
電視文化評論如何順應大眾文化趨勢
電視文化評論應準確把握大眾文化心理
媒介文化評論的視角
多元的美學思想
電視文化評論員知識準備分析
做好電視文化評論的知識準備
電視文化評論員的政策修養(yǎng)
知識創(chuàng)造財富
——談電視文化評論員的節(jié)目策劃能力
廣告文化中的意識形態(tài)化與女性
實踐成果篇
電視文化評論大眾文化感知案例分析
——以電視談話類節(jié)目為例
從“甄嬛體”看網絡語言對漢語寫作的影響
當代的哈姆雷特之問
輿論是不能“制造”的
一個“輿論導向”的經典范例
一個最需要講道理的時代
——關于文風
中國電影走向世界需有耐心
尹鴻談電影:批大片成了一種娛樂方式
被解放的姜戈,被收編的昆丁
從東方到西方,李安的漂流之旅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觀后
還是那個王家衛(wèi)
有風格的《安娜·卡列尼娜》
一次激蕩心靈的演繹
——音樂電影《悲慘世界》觀后
教授“炮轟”要有誠意
小時代的小眾人生
拍電影不僅僅要會講故事
久違卻并未陌生
——有感于俄羅斯電視劇《緊緊抱著我》
期待和揣度
——關于電視劇《知青》
藝術構思的道德、法律底線
一部“詩意的思想者”的新作
——簡評《敏特言》
新時代需要新智慧
——評長篇小說《心機》
選擇:公民的權利與義務
——序陳思進《看懂財經新聞第一本書》
致崔永元的公開信
《沈敏特:“好聲音”與“綠色收視率”》
——2012年12月21日《蘇州日報》“蘇周刊”采訪記
論春晚
從青歌賽文化考試說開去
告別趙本山,期待“趙本山”
——下一個“趙本山”是何模樣?
電視“相親”的文明考量
隱私產業(yè)的文明考量
情色廣告,不可觸及的底線
牛皮癬的“進化”
關于時尚與閱讀的當代危機
缺的不是讀書節(jié)而是對讀書有用的認知
“深入生活”的不可替代
貼近生活“是現(xiàn)實主義的人口處”
中國寫作教育基本失敗的根本原因
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