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欣賞梵高的《星空》,陶醉于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面對白雪覆蓋的山峰,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所有這些體驗都離不開意識。然而,意識具有主觀性,屬于個人經驗,很難準確把握。長久以來,哲學家們都聲稱,意識太神秘了,科學無法洞悉意識。神經科學家丹尼爾·博爾在《貪婪的大腦:為何人類會無止境地尋求意義》一書中提出了一種新的意識運作模式,他的觀點與傳統(tǒng)的哲學觀點完全不同。博爾認為,意識是大腦的產物,隨著知識積累,意識也在發(fā)展。意識實際上是一個思想工廠,是經過精心選擇的、致力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空間。意識的主要任務是發(fā)現(xiàn)深層結構。博爾的意識運作模式解釋了我們的大腦為何會貪婪地探尋信息,尤其是那些具有模式的信息。比如,當生理需求得到滿足后,我們會玩填字游戲和數(shù)獨游戲。從生物學角度看,玩這些游戲只是在浪費時間;但在博爾看來,這種探尋結構的行為有重大的進化意義。正是這種對結構模式的探尋,引導人類發(fā)現(xiàn)了火,學會耕種?!敦澙返拇竽X:為何人類會無止境地尋求意義》將認知與創(chuàng)造力相聯(lián)系,為解開意識這一科學謎團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