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基礎篇
第1章 中國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
1.1 中國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概述
1.1.1 中國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的法律依據
1.1.2 中國實行水污染物總量控制的必要性
1.1.3 中國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的發(fā)展
1.2 中國“十一五”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方案
1.2.1 總量控制的目標、指標、責任主體
1.2.2 減排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果
1.2.3 總量控制目標分配方法及核查核算方法
1.3 中國水污染物總量控制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標準、制度
第2章 日本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
2.1 日本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的提出
2.1.1 社會背景
2.1.2 環(huán)境背景
2.1.3 總量控制制度
2.2 日本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概述
2.2.1 法律依據
2.2.2 日本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
2.2.3 發(fā)展歷程及水質改善效果
2.3 日本水質總量減排計劃的制訂和實施
2.3.1 控制地區(qū)的選定思路
2.3.2 水質總量減排目標設定
2.3.3 總量減排方針及總量減排計劃(都道府縣)制訂程序
2.3.4 監(jiān)測實施情況
2.3.5 行政組織
2.3.6 國民參與公眾響應
2.3.7 總量減排標準
2.3.8 工業(yè)企業(yè)管理制度
2.3.9 負荷量削減措施的實施步驟
第3章 中日總量控制制度的差異
3.1 中日總量控制制度比較
3.1.1 社會經濟和污染治理發(fā)展階段差異
3.1.2 湖泊氮、磷污染控制壓力差異
3.1.3 總量控制制度差異
3.1.4 總量控制經濟政策差異
3.2 中日總量控制制度對比帶來的啟示
第二部分 技術篇
第4章 總量減排計劃的制定
4.1 中國水污染物減排計劃制定
4.1.1 “十二五”水污染物總量控制總體思路
4.1.2 新增量預測
4.1.3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減排途徑和要求
4.1.4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減排項目和減排量測算
4.2 日本水污染物減排計劃制定
4.2.1 日本總量減排計劃簡介
4.2.2 掌握污染負荷總量
4.2.3 污染解析與減排目標量的確定
4.2.4 收集信息以研究減排措施的實施
第三部分 案例篇
第5章 瀨戶內海水污染物總量控制
5.1 瀨戶內海氮、磷總量減排概述
5.1.1 瀨戶內海氮、磷水質總量減排背景
5.1.2 瀨戶內海氮、磷水質總量減排設想和開展情況
5.2 瀨戶內海氮、磷總量減排計劃及實施
5.2.1 瀨戶內海氮、磷水質總量減排實施計劃
5.2.2 水質總量減排措施的實施
5.2.3 水質總量減排成果評估
第6章 琵琶湖水污染物總量控制
6.1 琵琶湖氮、磷總量減排概述
6.1.1 琵琶湖概要
6.1.2 水質變化
6.1.3 琵琶湖生態(tài)變化
6.1.4 環(huán)境惡化與市民運動
6.1.5 完善法律制度,保護琵琶湖水質
6.1.6 琵琶湖環(huán)境標準實施狀況
6.2 琵琶湖環(huán)境保護綜合計劃
6.2.1 “母親湖21計劃”的制定歷程
6.2.2 “母親湖21計劃”理念
6.2.3 水質目標
6.2.4 綜合水質保護基本方向與措施
6.3 琵琶湖總量削減
6.3.1 基本思路
6.3.2 計劃期內的目標
6.3.3 負荷量削減情況
6.3.4 企業(yè)減排措施
6.3.5 生活污水處理
6.3.6 廢棄物處理設施整治
6.3.7 畜產業(yè)相關削減措施
6.3.8 漁業(yè)養(yǎng)殖削減措施
6.3.9 農業(yè)地區(qū)污染負荷削減措施
6.3.1 0削減排水負荷
6.3.1 1凈化湖沼
6.3.1 2保護綠地及其他湖邊自然環(huán)境
6.3.1 3公共用水水域水質監(jiān)測
6.3.1 4尋求地區(qū)居民配合
6.3.1 5推進調查研究工作
第7章 米山水庫水污染物總量控制計劃的制定
7.1 米山水庫自然環(huán)境概況
7.1.1 自然地理概況
7.1.2 土壤及植被
7.1.3 水源地保護區(qū)及土地利用布局
7.1.4 水系分布
7.1.5 氣候與水資源
7.2 社會經濟狀況
7.2.1 人口狀況
7.2.2 經濟與產業(yè)狀況
7.3 污染源識別及各類污染源污染負荷量計算
7.3.1 污染源調查
7.3.2 中方計算方法
7.3.3 日方計算方法
7.3.4 米山水庫污染負荷的最終確定
7.4 確定減排目標
7.5 減排措施
7.5.1 工業(yè)類污染源
7.5.2 生活類污染源
7.5.3 畜產類污染源
7.5.4 農業(yè)類污染源
7.5.5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