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導論
一、研究主題
二、研究架構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近代中國國際法學的歷史脈絡
第一節(jié) 近代中國國際法學型具的時間初判
第二節(jié) 理論體系的建構與重心移轉
第三節(jié) 學術成果的累積與蛻變
一、外來譯著的初期地位
二、本土專著的漸具規(guī)模
三、近代期刊與國際法學論文的相伴繁榮
第二章 國際法學科的一般認知
第一節(jié) 研究對象的漸進認知
第二節(jié) 研究方法的揣摩與探討
一、早期研究的比附思路
二、借鏡西學的方法總結
三、有助研究的關聯(lián)學科
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的逐步探尋
一、獲取對外交涉的先機與便利
二、探尋救亡強國的理據(jù)與保障
三、推進學科理論的完善與升華
第三章 國際法概念的基本界說
第一節(jié) 國際法名稱的確定
一、通行于清末的“公法”或“萬國公法”
二、對歐洲國際法名稱演變的探究與認同
三、中文名稱“國際法”的確定與新解
第二節(jié) 國際法定義的推敲
一、決定國際法定義的主要因素
二、國際法定義的初步厘定
第四章 國際法主體論
第一節(jié) 從“天下”獨尊到“萬國”一粟
第二節(jié) 國際法主體的判定與類分
一、判定國際法主體的通常標準
二、國際法主體的基本類別
第三節(jié) 國家之傳統(tǒng)地位與中國之國家資格
一、第一位主體資格的一致認可與基礎辨析
二、中國國際法律人格的辨疑與力證
第四節(jié) 國家外國際法主體的可能范圍
一、有關個人國際法主體地位的相峙與論戰(zhàn)
二、國際聯(lián)盟主體資格的確立與國際組織地位的重估
三、關于民族主體地位的時代探討
第五章 國家主權論
第一節(jié) 近代中國主權觀念的初生
第二節(jié) 近代中國主權理論體系的漸成
一、主權內涵的基本理解
二、主權與國際法的對抗與共生
三、有關國家基本權利的系統(tǒng)認知
第三節(jié) 主權理論在近代中國之踐行
一、權利割據(jù)之中國與租借地
二、權利割據(jù)之中國與領事裁判權
第六章 戰(zhàn)時國際法論
第一節(jié) 晚清中國對戰(zhàn)爭法的早期接觸
第二節(jié) 民國時期的戰(zhàn)爭法研究
一、本階段戰(zhàn)爭法之主要研究成果
二、戰(zhàn)爭法在理論研究中的定位調整
第三節(jié) 侵略問題之基本研究
一、侵略之基本界定
二、侵略者之辨識與判定
三、關于侵略排除之探討
第四節(jié) 其他日本侵華問題之國際法研究
一、宣戰(zhàn)與中日戰(zhàn)爭的成立
二、自衛(wèi)權行使之辨析
第七章 平時國際法論
第一節(jié) 初步成長之外交法研究
一、“公法交涉學”與外交法
二、近代外交法思想在清末的萌生
三、民國時期的外交法研究
第二節(jié) 蓬勃興盛之條約法研究
一、清末之條約法觀念
二、民國時期有關取消不平等條約之法理論證
三、關于國際立法問題的基本探討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