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雖五千言,但其“前言修心致道之奧理,后言道心無為之德治”的大旨,卻囊括了以修心為尚之佛家、以治國為尚之儒家的全部要義。志于修心成佛者,志于治國成圣者,若能以《道德經》而統(tǒng)之,實屬簡明而易學、方便而易行之大綱?!兜赖陆洝匪岢龅摹安簧匈t、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實乃達到“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之“玄德境界”的必備之基礎;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無為而治”?!兜赖陆洝返暮诵木褪恰盁o為而治”,也就是基于“無為”之心行上的修身、治國、平天下。所謂“無為”,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大用,也就是沒了“我”之主見的“為”,也就是即沒有了個人利益之心、又沒有了小集體利益之心的完全符合正道的中庸之治。達此精神境界,修身者則自然具足“行無轍跡,言無瑕謫,數不用籌策,閉無關楗”、治國者則自然具足“民自化,民自正,民自富,民自樸”的“大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