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文化研究的學術傳統——在閩南跨文化學術研討會(2012年)上的發(fā)言(代序)
閩南文化研究的多元思考
大海與人——關于閩南文化的一種歷史詮釋
閩臺五緣文化軟實力與海峽兩岸和平發(fā)展
閩南文化的奠基
中國區(qū)域文化的比較研究——以閩南泉州與皖南徽州為研究對象
河洛文化在閩南文化中的地位與影響
閩南地區(qū)社會與文化的海洋特征
閩南文化開放性格之經濟溯源
弘揚海峽兩岸閩南文化優(yōu)秀傳統 創(chuàng)新閩南文化
特色人才培養(yǎng)體系
淺談閩南文化的形成與傳播海外
明代閩南社會經濟發(fā)展與社會風氣變遷
從寧靖王崇祀看臺灣移民之在地化信仰
跨文化下的閩南先賢與臺灣儒學傳統:以洪棄生
的歷史意識為中心
閩南文化與“一代完人”黃道周
唐漳州教育科舉跨越發(fā)展探議
阮大鋮人漳訪張與張燮訪阮于鳩嶺——阮大鋮若干佚詩佚文佚集探析
論媽祖信俗與閩南文化的關系
淺釋張大春作品中的民間信仰現象——以短篇小說集《離魂》為中心
“迎燈”:一個閩南宗族村落元宵節(jié)的田野解讀
明清以來清水祖師信仰的空間傳播及因素分析
法主公法脈在臺之探討
表愿的禮儀與實踐
北海老人《理數合解》的易學思想
源自漳州的三份越南家譜——“在漳州與越南之間”系列研究之一
從閩南民間的“祖神”到新加坡華人的“祖神崇拜”——以新加坡安溪蓬萊寺的六個姓氏廟為個案
閩南話吟誦的傳承
論文化思潮與閩南話流行歌的發(fā)展與傳播——臺灣新文化運動與左翼電影
漳臺地名中的語言、文化層現象
清代福建家族組織的發(fā)展及其在臺灣的承繼與變遷
歐洲人漢語辭書編纂始于閩南話辭書說
科舉考試與邊疆社會:以清代臺灣為考察中心
略論閩臺民間舞蹈的藝術審美特征
試論漳州竹馬戲的發(fā)展及在臺灣的流傳
護法運動與民初閩南地方社會——以《漳州民國初期文獻三種》為考察中心
閩南文化的包容特性:以日據時期洪以南
對臺灣傳統文學之影響為中心探討
閩南文化傳播與臺灣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地緣經濟的研究途徑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臺灣文壇與魯迅的東亞傳播
臺灣報刊語言中閩南方言詞匯的使用
東山與高雄紅毛港討海人熟語淺談
“嫁給自己的未婚夫”:漳州冥婚現象分析
“大陸形象”的塑造與對臺傳播論綱
論林語堂對唐傳奇《鶯鶯傳》的改編
漳州窯文化的對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