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第一版序
日文第三版序
日文初版序
著、譯者簡介
序章 戰(zhàn)后日本外交的框架
一、近代日本的外交傳統(tǒng)
二、本書的構成
第一章 美國占領時期的日本“外交”
一、美國對日占領政策的形成
二、美國占領時期的日本“外交”
三、通過天皇和日本政府實施間接統(tǒng)治
——為了國家生存的自衛(wèi)外交
四、圍繞占領改革的談判
——媾和預備外交
五、冷戰(zhàn)下的日本安全保障
——“蘆田備忘錄”與“天皇旨意”
第二章 獨立國家的條件:50年代的日本外交
一、走向舊金山媾和之路
二、“吉田路線”與美國
三、鳩山內閣與探索擴大外交空間
四、岸信介內閣和戰(zhàn)后外交體制的確立
——修改《日美安保條約》
第三章 經濟大國的外交原型:
60年代的日本外交
一、戰(zhàn)后憲法體制的“確立”與日本
二、走向經濟大國之路
三、日美推進“戰(zhàn)略伙伴關系”
四、尚未解決的戰(zhàn)后處理問題
第四章 摸索獨立的協(xié)調:70年代的日本外交
一、日落西山的佐藤內閣
二、冷戰(zhàn)緩和時期的日本外交
——田中內閣與三木內閣
三、冷戰(zhàn)再度緊張與政策協(xié)調
——福田內閣與大平內閣
第五章 “國際國家”的使命和苦惱:
80年代的日本外交
一、通向日美“同盟”的道路
二、日美關系的同盟和競爭
——“羅納德一康弘時代”
三、日本外交的全球化
四、冷戰(zhàn)的結束
第六章 冷戰(zhàn)后的日本外交
一、“冷戰(zhàn)勝利者”日本的“失敗”
二、探索冷戰(zhàn)后的外交
三、危機和安保的時期
四、“競爭的協(xié)調外交”時代
五、東亞經濟危機與日本
六、動蕩的21世紀
——“9·ll”恐怖襲擊事件后的日本外交
結論如何評價戰(zhàn)后日本外交
一、歷史——近代日本的興衰
二、戰(zhàn)后日本的三條政治外交路線
三、“吉田路線”成為主流
——50年代的保革對立
四、深化日美關系和擴大外交空間
——60年代的日本外交
五、充滿危機的70年代
——日本外交的磨煉
六、經濟國家的巔峰——80年代
七、冷戰(zhàn)后的國際變化和日本外交
參考文獻
相關年表
譯者解說:五百旗頭真教授及其學術思想
譯后記
專欄一覽
專欄一決定日本命運的時刻
專欄二《天皇獨自錄》
專欄三“吉田書簡”
專欄四“第五福龍”號事件(比基尼事件)
專欄五日韓談判止步不前
專欄六事前協(xié)商制度
專欄七池田首相的記者招待會
專欄八賴肖爾大使的演說
專欄九日本的四項核政策
專欄十自民黨政治的流動化
專欄十一日本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聯(lián)合
聲明
專欄十二同情預算
專欄十三“里根經濟政策”
圖表一覽
圖3—1憲法意識的變化
圖3—2日本國民對自衛(wèi)隊支持率的變化
圖3—3日本的經濟增長
圖3—4日本防衛(wèi)預算的變化
圖4—1日元對美元匯率的變化
圖4—2日本國民對美國印象的變化
圖4—3駐日美軍駐留費用及“同情預算”的變化
圖5—1日本貿易收支的變化
圖5—2日本官方發(fā)展援助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