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憂傷的日記,未曾坦承的愛的難言之痛,都不會因為無言就不真實。”——達納?喬雅本書是作者“回憶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前兩部是《同學少年》與《記憶之塔》。全書圍繞作者幼年生活及家族記憶展開,內容分為三輯,輯一“家族合照”寫家人姐妹,輯二“竹籬內外”是眷村傳奇,輯三“余光”則總綰成長記憶。在乾坤倒轉的大時代,幼年的作者隨家人飄零至海外孤島,寄居于眷村一隅。在那個物質貧乏、空氣中隱約還可以聞到硝煙味的年代,眷村的人際關系是疏離的,情緒是緊張的,而天空的顏色永遠是灰暗的,面對不確定的未來,生活如螻蟻偷生。作者善于透過小人物的微瑣命運來展現大時代氛圍,書中所記,無論是與親人的疏離關系,還是眷村人物無言的悲涼人生,在在都反映出臺灣戒嚴時代的不安氣息。而大時代的小人物,即使是千瘡百孔的人生,也不該被遺忘,因為他們曾經這樣活過。這是一場背景鮮明、主體模糊的舞臺劇,亂世且偷生,人命如螻蟻。隨軍來臺的幼童依附在姐姐所屬的眷村里,寒磣的物質,疏忽的照拂,永遠是東北季風呼嘯,海濤聲拍打沙岸……周志文近年的回憶三部曲,在學術內外、省籍之間、東西兩岸甚或是歷史詮釋上,全部都是非典型。他以一種藝術的升華,清淡雋永的韻致,拔高來看這冷熱人間,辰江的水是這樣悠悠的流,誰知“幽咽泉流水下灘”,背后負載的是這般沉重心事。——張瑞芬(臺灣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