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聲性調式和聲寫作教程》廣泛吸收了作曲家們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運用和聲的經驗與理論家們對五聲性調式和聲的研究成果,其中還摘錄了部分著作中的觀點、譜例及習題,如黎英海的《漢族調式及其和聲》與《多聲部音樂寫作教程》、桑桐的《五聲縱合性和聲結構探討》與《和聲學教程》、劉學嚴的《中國五聲性調式和聲及風格手法》、黃虎威的《轉調法》、王安國的《我國當代音樂作品的和聲創(chuàng)新問題》、鄭英烈的《十二音技法在中國作品中的運用》等。章節(jié)的安排與內容的敘述,則是在作者的專著《中國五聲性調式和聲的理論與方法》(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的基礎上予以補充和調整構成的。教程由十六章組成,包含了如下內容:第一、二章是對調式性質的分析,包括五聲性調式的基本特征與功能特性;第三至第九章是不同和弦結構的和聲方法,包括三度結構、縱合性結構、四五度結構與二度結構的和聲方法;第十至第十三章是五聲性調式的轉調、變和弦的運用與調性擴張方法;第十四與第十五章分別是復合結構與線性結構的和聲方法;最后一章是五聲性調式與十二音技法相結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