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一、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二、文獻回顧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相關概念的說明
第一章 解雇保護制度之理論基礎
一、實質正義與從屬性
(一)實質正義之解讀
(二)從屬性:勞動者的主體圖像
(三)實質正義與從屬性的契合
二、人權保障與人格性
(一)人權之解讀
(二)人格性視角下保有工作崗位的利益
(三)人權保障與保有工作崗位的利益的契合
三、解雇保護制度中的利益衡平
(一)勞動者與雇主的利益衡平
(二)勞動者、雇主與社會的利益衡平
第二章 解雇保護制度之演進及模式
一、解雇保護制度之演進
(一)不自由勞動時代的法律規(guī)制
(二)雇用關系及解雇制度的逐步確立
(三)解雇保護制度的確立
(四)新中國解雇保護立法的演進
二、解雇保護制度的模式
(一)美國模式
(二)德國模式
三、我國解雇保護制度參照模式之選擇
(一)基于我國勞動關系現(xiàn)狀的考量
(二)基于其他因素的考量
(三)對解雇保護制度詰難的再審視
第三章 過錯性解雇保護制度
一、過錯性解雇保護之特色
二、理論上對過錯性解雇之嚴格要求
(一)解雇最后手段性原則
(二)懲戒權之限制
三、域外立法例對過錯性解雇事由之細化
(一)概括式立法例及司法裁判所確立的事由
(二)列舉式立法例所確立的事由
四、我國過錯性解雇保護規(guī)定之檢討
(一)第(五)項規(guī)定違背基本法理
(二)解雇權行使前的程序性規(guī)定匱乏
(三)對不確定概念審查乏力
(四)勞動規(guī)章制度不能承受之重
(五)除斥期間的規(guī)定掛一漏萬
(六)第(六)項規(guī)定對勞動者過于嚴苛
第四章 非過錯性解雇保護制度
一、非過錯性解雇保護之特色
二、非過錯性解雇事由的域外考察
(一)概括式立法例
(二)列舉式立法例
三、我國非過錯性解雇保護規(guī)定之檢討
(一)第(一)、(二)項規(guī)定過于僵化
(二)非過錯性解雇事由與裁員事由的不當割裂
(三)變更解雇的雙重困境
(四)預告期規(guī)定流于簡略
(五)阻卻事由的個別規(guī)定仍待斟酌
四、延伸話題:勞動合同期限制度
(一)勞動合同期限制度之特色及正當性基礎
(二)我國現(xiàn)行規(guī)定之檢討
(三)非過錯性解雇應否限于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五章 裁員保護制度
一、裁員之界定
二、裁員保護之特殊性
(一)裁員保護目的之特殊性:社會安定利益的優(yōu)位
(二)裁員保護機制之特殊性
(三)裁員特殊保護與憲法平等保護原則
三、裁員保護之不同立法例考察
(一)國際勞工協(xié)議
(二)美國
(三)英國
(四)日本
(五)德國
(六)法國
(七)我國臺灣地區(qū)
四、我國裁員保護制度之檢討
(一)裁員適用前提不周延
(二)裁員程序約束力弱
(三)最后手段性原則適用不充分
第六章 經濟補償金制度
一、經濟補償金立法例之比較
(一)比較之可能
(二)支付情形之比較
(三)支付標準及期限之比較
二、經濟補償金性質諸學說評介
(一)經濟補償金性質的諸學說
(二)學界對諸學說的批駁
(三)筆者管見
三、我國經濟補償金制度的歷史溯源與體系化考察
(一)歷史溯源
(二)體系化考察
四、我國經濟補償金性質的邏輯推演
(一)經濟補償金與失業(yè)保險存在的天然聯(lián)系
(二)從經濟補償金功能反觀其性質
(三)各學說之再檢視
五、經濟補償金制度之改革思路
(一)近期完善對策
(二)遠期重塑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