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李寄僧,原名繼生、寄聲,號若耶溪翁。1910月15出生于江南水鄉(xiāng)一一紹興??赡苁俏幕尘暗木壒?,父親出生前就已經被我祖父定格為“文化人”。他六歲那年,我祖父撒手人間。為完成祖父遺愿,祖母湯氏克服重重困難,含辛茹苦11年后,如愿以償地將父親送入了藝術殿堂一一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在藝術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下,父親遇到了許多社會名人,如齊白石、潘天壽、李苦禪、李可染、陳鶴琴、孫福熙、蔣介石等等。1928年,作為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的首屆學員,父親與李可染、艾青等同學一起,有幸成為潘天壽、李苦禪的首屆學生;畢業(yè)后,父親在導師的指引下,又繼續(xù)深造于齊白石的門下;回到紹興,父親與孫伏園的弟弟孫福熙等人創(chuàng)辦了“紹興子民美育院”,引起了蔡元培的注意;在浪跡江西的日子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與近代幼兒教育家陳鶴琴一起共事,有幸體驗了陳鶴琴的教育理念;解放前夕,父親被蔣介石聘任于溪口武嶺學校,期間曾受托為蔣孝文、蔣孝章進行藝術指導。父親所接觸的人物中,有的是政界上的風云人物,有的是近代國畫大師,有的是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從而演繹了一幕幕不為人知的絮情、絮景。人生是多彩的,也是復雜的。父親愛好美術,終生從教.桃李芬芳。生活中,父親不僅享受了上蒼賜予的天倫之樂,而更多的是接踵而來的嚴酷現實:先是為躲避戰(zhàn)火而浪跡他鄉(xiāng);繼而失業(yè)不斷而受盡磨難;政治運動中又屢經考驗,直至晚年,他才真正體驗了國泰民安所帶來的福祉。歷史的長河里,父親八十六載的人生旅程只是一閃而己,微不足道;作為人類社會中的一員,父親如同蒼海一粟,隨波逐流。但他跌宕起伏的畫藝人生,卻是社會廣角一個時段的縮影。往事依依,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