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前言實證社會學的奠基人 ——涂爾干與《社會分工論》探尋資本主義興起的秘密 ——韋伯與《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解讀社會微觀互動的大師 ——齊美爾與《社會是如何可能的》社區(qū)研究的開拓者 ——滕尼斯與《共同體與社會》經濟社會學先驅 ——帕累托與《普通社會學綱要》西方文明危機催生的社會理論家 ——帕森斯與《社會行動的結構》社會沖突學派代表人 ——達倫多夫與《工業(yè)社會的階級與階級沖突》走向積極的社會沖突 ——科塞與《社會沖突的功能》從權力視角洞察社會分層 ——倫斯基與《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后現(xiàn)代的“美式”中產階級 ——米爾斯與《白領》現(xiàn)代科層組織的“惡性循環(huán)” ——克羅齊埃與《科層現(xiàn)象》社會交換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 ——布勞與《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日常生活是表演的舞臺 ——戈夫曼與《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xiàn)》理性的非理性化 ——瑞澤爾與《社會的麥當勞化》文明在形成之中 ——埃利亞斯與《文明的進程》社會學理性選擇理論 ——科爾曼與《社會理論的基礎》經濟行動鑲嵌在社會關系中 ——格蘭諾維特與《鑲嵌:社會網與經濟行動》社會網絡關系也是一種資本 ——林南與《社會資本——關于社會結構與行動的理論》解釋宗教現(xiàn)象的新范式 ——斯達克和羅杰爾與《信仰的法則》法國“最后的知識分子” ——布爾迪厄與《國家精英:名牌大學與群體精神》我們并沒有超越現(xiàn)代性 ——吉登斯與《現(xiàn)代性的后果》風險社會的來臨 ——貝克與《風險社會——邁向一種新的現(xiàn)代性》消費秘密的解碼 ——波德里亞與《消費社會》未來學的經典 ——貝爾與《后工業(yè)社會的來臨》后現(xiàn)代都市社會學 ——迪爾與《后現(xiàn)代都市狀況》信息時代宣言 ——卡斯特與《網絡社會的崛起》“流動”的現(xiàn)代性 ——鮑曼與《流動的現(xiàn)代性》自主治理的社會邏輯 ——奧斯特羅姆與《公共事務的治理之道: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社會學的中國化 ——孫本文與《社會學原理》鄉(xiāng)村建設的實踐者 ——梁漱溟與《鄉(xiāng)村建設理論》志在富民的社會學家 ——費孝通與《江村經濟》用數(shù)字說話 ——陳達與《人口問題》中國優(yōu)生學的開創(chuàng)者 ——潘光旦與《中國之家庭問題》發(fā)展都市以救濟農村 ——吳景超與《第四種國家的出路》對中國宗教進行功能分析的第一人 ——楊慶堃與《中國社會中的宗教》錯批一個人,多增三億人 ——馬寅初與《新人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