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 重審“新批評”
二 20世紀學者眼中的“新批評”
三 走進“新批評”
第一章 “新批評”緣起:英美現(xiàn)代主義詩歌運動
第一節(jié) 19-20世紀的英語詩歌轉型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英詩理論的形成
第二章 T.S.艾略特: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
第一節(jié) 非個性化與“偉大的傳統(tǒng)”
第二節(jié) “客觀對應物”
第三節(jié) 統(tǒng)一感受力和“才氣”
第三章 I.A.理查茲:包容詩和語境論
第一節(jié) 價值論與“包容詩”
第二節(jié) 詩歌語言的情感功能
第三節(jié) 語境理論
第四章 W.燕卜蓀:詩歌語義分析
第一節(jié) “無法解釋的美讓我惱怒”
第二節(jié) “關鍵詞”分析法
第五章 J.C.蘭色姆:詩歌本體論
第一節(jié) 詩歌價值:重塑世界的軀體
第二節(jié) 關于詩歌的“結構”和“肌質”
第六章 A.泰特:“張力”詩學
第一節(jié) 張力:內涵與外延的融合
第二節(jié) 詩歌批評標準:知識與判斷力的融合
第七章 C.布魯克斯:關于隱喻與反諷的詩學
第一節(jié) 理解詩歌的經典方法指南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詩與傳統(tǒng)
第三節(jié) 悖論與反諷
第八章 R.P.沃倫和W.K.維姆薩特:有機整體論
第一節(jié) 非純詩與有機整體論
第二節(jié) W.K.維姆薩特:“具體共相”論
第九章 R.韋勒克:以審美為前提的多元主義批評
第一節(jié) 文學本質:以語言為材料的多層次審美客體
第二節(jié) 詩歌的內部結構:以隱喻為例
第三節(jié) 文學的外部研究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立體透視主義
結語
附錄“新批評”在中國的譯介與接受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