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文學(總第5期)》故事為鐫刻在記憶深處的感動。少年不言愁 都說人越老越記不住當下的事,而過往的事卻會記得很清楚。也是,看著孫女多多現在的幸福成長,我就經常會回憶起我兒時的一些事情。20世紀50年代初一個冬日,我隨全家搬到北京生活。到前門火車站我們一家下了火車,寒風卷起沙土鋪天蓋地地撲了過來,嗆得我喘不過氣,覺得一股寒氣直刺到五臟六腑。父母拉扯著我踉蹌地出了火車站,耳朵里還在轟響著火車行進的咣當聲,苦了奶奶的一雙小腳,氣喘吁吁。兩個一色黑衣黑褲的老人,在父親的招呼下,從袖管里抽出抄著的雙手,一路小跑地把兩輛黃包車橫在了我們面前。我和奶奶坐在后面這輛車上,回頭望著,前門樓子晃蕩著向后退去,抬眼看到了紅墻金頂的天安門,車輪子下面廣場上鋪的青磚幾經歲月風雨沖刷、歷史車輪碾擠而破碎,高低錯落,車子里的我們顛簸得前仰后合,地面磚縫里的小草被肆虐的狂風煽得東倒西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