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未必“成章”
——《京西答客問》小引
文化思維中的“落后情結”
——答《光明日報》記者李春林問
學術史研究及其他
——答《中華讀書報》記者問
探究“文學史”的形成
——答《嶺南文化時報》記者問
關于學術史研究
——答《文匯讀書周報》記者問
學術史·學術轉型·北京大學
——答北京大學研究生王楓、毛佩潔問
與五四對話
——答臺灣《光華》雜志社張靜茹問
走出“話本正脈”
——答臺灣《聯(lián)合報》記者問
書的命運與人的精神
——答《中華讀書報》記者張潔宇問
附錄一:“二十世紀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叢書”總序
關注“現(xiàn)代中國”
——答《中華讀書報》記者張潔宇問
附錄二:《現(xiàn)代中國》第一輯編后
有情懷的學術研究
——答北京大學研究生楊早問
我們的苦與樂
——答《南方日報》記者郭濱問
關于“散文”
——答“中國散文論壇”聽眾問
關于“經典”
——答卓越網記者問
精英知識分子啟動民間關懷
——答《東方早報》記者楊志問
中學往事,那青翠的記憶
——答《光明日報》記者李玉蘭問
報紙副刊與學者發(fā)言的姿態(tài)
——答《成都日報》記者包忠問
從小學生教到博士生
——答《新京報》記者陳遠問
學術經歷·中國小說·北大學生
——答臺灣大學學生問
如何閱讀《大英博物館日記》
——答臺灣《野葡萄》文學雜志社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