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古典舞蹈比較》第一編首先分三章分別闡述中、日、韓自然環(huán)境中的舞蹈生態(tài)、文化形態(tài)中的舞蹈功能,從政治體制、意識形態(tài)和倫理道德諸方面,緊密結合舞蹈加以闡述,不落窠臼,頗有新意。從此可以看出作者長于思辨,勤于思考。如對日本古典藝能“能樂”的審美意識,對日本“能樂”大師世阿彌理論著作《風姿花傳》的心得體會,都有獨到之處。對韓國古典舞發(fā)展的研究和闡述,脈絡清晰,特別是對著名舞蹈家崔承喜對中、韓古典舞的貢獻和評價,恰確精當。第二編中日韓古典舞蹈交互性的比較研究方面,從大量文獻、形象資料中,總結出它們在題材方面的互相吸收和發(fā)展衍變,如中國戲曲的《白蛇傳》和日本歌舞的《道成寺》;中國昆曲的《長生殿》和日本“能樂”的《楊貴妃》。民間舞方面,如中、日兩國的“踏歌”和韓國的《羌羌水月來》,以及中國的“拓枝舞”和韓國的《蓮花臺》等,以大量的史料為依據,運用自如,生動活潑,發(fā)人深省,更能品味中、日、韓東方色彩的魅力和互相吸收運用的脈絡。第三編中日韓古典舞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對中、日、韓原始形態(tài)及現代文化形態(tài)的舞蹈功能作了探索性的研究,特別提到參照性的功能,認為“三國古典舞之間始終存在著亟應進一步強化的參照性功能”,日、韓兩國古典舞永遠是中國古典舞的兩面鏡子。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更應開闊眼界,看到世界各國舞蹈的發(fā)展,有比較,有鑒別,才能促使我們的舞蹈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