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規(guī)民法論物上負擔制度:財產法的對抗力革命

論物上負擔制度:財產法的對抗力革命

論物上負擔制度:財產法的對抗力革命

定 價:¥38.00

作 者: 張凇綸 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物權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1836014 出版時間: 2012-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 開 頁數: 414 字數:  

內容簡介

  物上負擔不是物權法中的一個細節(jié)、一種技術,而是一種全新的研究財產法——融合大陸法系物權法和英美法系的財產法的路徑。張凇綸的《中國民商法專題研究叢書·論物上負擔制度:財產法的對抗力革命》雖以物權法和債法作為對象,但以對抗力為標準——而不是權利性質——作為理解、構建和規(guī)范財產權利體系的邏輯,使得物上負擔制度閃耀起照亮現代物權法發(fā)展道路的光芒。

作者簡介

  張凇綸,吉林春人,1983年9月生。2006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隨后保送到武漢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專業(yè)攻讀碩士研究生,后直接推薦攻讀博士研究生,獲法學博士學位,師從孟勤國教授?,F為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講師,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法、物權法與英美財產法、民法史與民法哲學,在《環(huán)球法律評論》、《法制與社會發(fā)展》、《浙江學刊》、《社會科學研究》、《廣西大學學報》和《私法》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若干。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部分  物上負擔制度的理論基礎
 第一章  范式的轉換:從人的視角到物的視角
   第一節(jié)  體系建構:大陸法系私法自羅馬法以來的法學傳統
   第二節(jié)  人的視角:傳統財產法的根本旨歸
   第三節(jié)  從人的視角到物的視角:范式的轉換及其合理性
     一、范式轉換:來自庫恩的啟示
     二、什么是物?
     三、物視角的合理性之一:稀缺
     四、物視角的合理性之二:權利的復雜性與層疊性
     五、物視角的合理性之三:建立貫穿式的財產權體系
 第二章  物上負擔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jié)  物上負擔概念:物視角下的理論產物
     一、重新理解物權:附著于物的先驗存在
     二、物上負擔:附著于物權的法律制度
   第二節(jié)  交易:物上負擔制度的背景
   第三節(jié)  物權法如何介入交易
   第四節(jié)  物上負擔制度的明確定義
 第三章  物上負擔的制度意義——兼論物上負擔的獨特性
   第一節(jié)  為什么需要一個整體性的物上負擔制度?
     一、科斯定理的方法論啟示
     二、簡約化:私法自治與有效管理的平衡
     三、再論整體性物上負擔制度之必要性
   第二節(jié)  物上負擔制度的雙重意義:物法意義與債法意義
     一、物上負擔的物法意義
     (一)物上負擔與限制物權的本質差異:兼論物權的本質屬性
     (二)詳細闡釋物上負擔制度的物法意義
     二、物上負擔的債法意義:比較物上負擔制度與權利瑕疵
     擔保
     (一)民法在合同中的整體性判斷
     (二)相似的權利瑕疵與物上負擔;迥異的權利瑕疵制度與物上負擔制度
     (三)重新分析物上負擔制度的債法意義
 第四章  簡短的結語
第二部分  物上負擔制度的實證經驗
 第五章  作為普遍承認機制的財產法:權力經濟學
   第一節(jié)  財產的普遍承認:洛克、盧梭與其他
   第二節(jié)  普遍承認的宗教基礎:從庫朗熱到涂爾干
   第三節(jié)  財產法取代宗教:除魅的法學版本
 第六章  物上負擔的私法史考察
   第一節(jié)  緒論:大陸法系私法學的歷史方法
   第二節(jié)  第一個實例:英國普通法中的物上負擔
     一、中世紀英國的土地負擔概況
     二、三方結構中的土地負擔制度
     三、英國財產法中的物上負擔:從中世紀到1925年改革
     (一)外部規(guī)則的統一:英國王權對習慣法的勝利與收編
     (二)物上負擔的實體法規(guī)范
     (三)物上負擔的程序性規(guī)范
     四、總結:英國普通法上的物上負擔制度
   第三節(jié)  第二個實例:中國傳統社會中的賦稅變遷
     一、為什么研究賦稅?
     二、一種不同于傳統視角的中國概括
     三、簡約化:從唐兩稅法到明一條鞭法再到清攤丁入畝
     (一)亞當?斯密:合理賦稅的標準
     (二)取代租庸調制的兩稅法
     (三)宋、金、元時期的賦稅狀況
     (四)從一條鞭法開始:明清賦役變革
     四、總結:傳統中國賦稅改革的借鑒意義
   第四節(jié)  第三個實例:英美財產法上的物上負擔制度
     一、一個簡短的說明
     二、物上負擔(encumbrance)釋義
     三、地產交易中的物上負擔制度
     (一)地產交易合同概論
     (二)物上負擔制度與地產交易
     四、英美財產法中的三種物上負擔
     (一)約據(covenant)
     (二)抵押(mortgage)
     (三)區(qū)劃(zoning regulation)
     五、物上負擔的程序性制度
     六、美國產權公示制度的配套規(guī)范
     七、借鑒英美財產法上的物上負擔制度
 第七章  經驗考察告訴了我們什么
第三部分  構建中國的物上負擔制度
 第八章  引論:從兩個判例談起
   第一節(jié) 案例1:Williams and Glyn’s Bank v.Boland案
   第二節(jié)  案例2:董林嬌與王景木、許雪芳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第三節(jié)  再探物上負擔制度之下的三方結構
 第九章  物上負擔制度的實體性規(guī)范
   第一節(jié)  什么能算物上負擔?
     一、第三人對物的非直接支配性權利:這個定義還不夠
     二、物上負擔的構成要素:幾項標準
     (一)私法領域存在當事人的法律行為;公法領域存在公權力的明確規(guī)定
     (二)與物存在相關性:對特定物權構成限制;對特定權利人有利益
     (三)物上負擔對物權的限制須具有實質性意義
     三、物上負擔制度:一種解釋性研究
   第二節(jié)  物上負擔的客體:傳統大陸法系物與物權批判
     一、再論什么是物
     二、價格要素是物權重要的構成部分
     三、物上負擔制度中的物與物權
   第三節(jié)  物上負擔的具體內容:從誕生到消滅
     一、誰可以創(chuàng)設物上負擔?怎么創(chuàng)設?
     二、不僅僅適用于物上負擔的善意第三人規(guī)則
     (一)權利的優(yōu)先性判斷——納入價格要素后的考量
     (二)作為優(yōu)先性標準的善意第三人規(guī)則——比較大陸法系與普通法系
     (三)物上負擔與善意第三人規(guī)則——兼論傳統的善意取得制度
     三、物上負擔制度中的原因理論
     (一)契約原因理論的變遷:簡約化進程
     (二)物上負擔與基礎關系的關系:第三方背景下的權利分析
     四、侵犯物權與侵犯物上負擔的競合
     五、物上負擔的消滅——絕對消滅與相對消滅
 第十章  物上負擔制度的程序性規(guī)范
   第一節(jié)  程序性規(guī)范研究的困境
   第二節(jié)  公示基本問題研究
     一、物權公示,究競公示什么?
     二、從訴訟的觀點探究公示的本質:物權的證據
     三、作為物權證據的公示:法律效力比較
     四、物權證明責任分配的成本分析
   第三節(jié)  在證明責任視角下討論物上負擔的程序性規(guī)范
     一、公示一證據理論在物上負擔領域內的應用
     二、物上負擔公示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三、三方結構之下物上負擔公示制度
     四、物上負擔理論中的證明責任規(guī)范
     (一)第三人對物上負擔權利人的權利造成侵犯
     (二)數個物上負擔權利人之間發(fā)生權利沖突與糾紛
     (三)新物權人(買受人)對既有物上負擔的超越
     五、附論:物上負擔公示的補充制度
   第四節(jié)  實體性規(guī)范與程序性規(guī)范的關系
第四部分  新物上負擔制度在舊民法
 第十一章  物上負擔制度與其他制度的整合
   第一節(jié)  簡短的引語
   第二節(jié)  物上負擔與物權(所有權)的限制
     一、物權社會化的傳說:流傳已久的謬誤敘事
     二、物權限制的本質:稀缺時代財產形式多樣化的努力
     三、物權限制的局限性:兼論其與物上負擔制度的不同取向
   第三節(jié)  物權基本原則與物上負擔——物權法定與一物一權
     一、物權法定與一物一權批判
     二、物上負擔制度:物權法定和一物一權的緩沖劑
   第四節(jié)  屬人性的物上負擔:對人地役權(easement ingross)
   第五節(jié)  物上負擔與擔?!嬲摀N餀嗟姆俏餀嘈?br />     一、為什么說擔保權不是物權?
     二、擔保的本質:促成締約——一個歷史的考察
     三、當代擔保制度的兩個基本特征
     (一)多樣化進程
     (二)可流通進程——德國與美國的不同實踐
     四、再論擔保制度應當屬于物上負擔
     五、作為物上負擔制度的擔保制度:從實體到程序
   第六節(jié)  一揚一棄:物上負擔與優(yōu)先權
     一、作為法定擔保物權的優(yōu)先權
     二、關于優(yōu)先購買權(先買權)
   第七節(jié)  一種更優(yōu)秀的解釋:在物上負擔框架內分析預告登記
     一、預告登記是在公示物上負擔
     二、在物上負擔制度框架內分析預告登記
     三、預告登記:推而廣之
   第八節(jié)  物上負擔制度與繼承法
   第九節(jié)  物上負擔與破產法——以破產財產為中心
   第十節(jié)  物上負擔與信托
 第十二章  物上負擔制度應當成為中國民法的自覺選擇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著
   (二)中文論文
   (三)中文譯著及翻譯論文
   (四)英文著作、論文以及影印版著作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