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文學史上那些或熱情奔放、或激昂慷慨、或憂愁抑郁的作家不同,都德在自己短篇中的濃郁感情的形態(tài)是柔和溫存。他以親切的眼光去看待現實與人生,因此,他所觀察到的、他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溫存與柔和的圖景。在他的藝術視野里,較少有尖銳激烈的生活與斗爭,即使是涉及重大的沖突與矛盾,他往往也是從緩沖的方面去加以把握,如儒弗上校痛失祖國榮譽的悲劇是從小孫女照顧病人的角度表現出來的,法國割讓阿爾薩斯省的巨大悲劇僅通過一堂課體現出來。都德以柔和溫存的眼光去看待人物,因而,他的人物身上幾乎都沐浴著他的溫情,即使是對他有所貶責的人物,他也帶有幾分通情達理的寬厚,他的鞭撻是輕微的,他的諷刺也不辛辣,盡管他感情熱烈,但他對人生中世俗的規(guī)范與是非標準有時又多少有點超然,因而,他的嘲諷中往往帶有幾分幽默與溫和。毫無疑問,美與善的事物與他柔軟的心靈是相投的,他敏銳細致的感情善于從中汲取美與善的精髓,這樣,他的作品又往往具有含英咀華的詩意,如《繁星》就是這樣一篇杰作。 都德短篇小說的風格是他熱烈的氣質、溫和的人生態(tài)度、敏銳的感受方式與自己特定的藝術方法所綜合決定的產物,他這種散文化但充滿了感情與詩意的小說風格,在文學發(fā)展過程中具有某種示范意義,它與莫泊桑式的短篇小說相對,提供了另一種小說類型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