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引論:高能物理前史及其資料的局限性
第1章 引論
第2章 人力資源與機器
2.1 高能物理共同體
2.2 高能物理實驗:基礎知識
2.3 加速器年表
第3章 舊物理學:高能物理,1945-1964
3.1 粒子暴增現象
3.2 守恒律和量子數:從自旋到八正法
3.3 量子場論
3.4 S 矩陣
第二部分
構建夸克與新物理學的建立:高能物理,1964 –1974
第4章 夸克模型
4.1 夸克成因
4.2 組分夸克模型
4.3 夸克和流代數
4.4 夸克實在
第5章 標度無關性、硬散射和夸克-部分子模型
5.1 SLAC上的標度無關性
5.2 部分子模型
5.3 部分子、夸克和電子散射
5.4 中微子物理學
5.5 輕子對產生、電子-正電子湮滅和強子硬散射
第6章 規(guī)范理論、電弱統一與弱中性流
6.1 楊-米爾斯規(guī)范理論
6.2 電弱統一與對稱性自發(fā)破缺
6.3 規(guī)范理論的重整化
6.4 電弱模型與弱中性流的發(fā)現
6.5 中性流與中子背景
第7章 量子色動力學:強相互作用的規(guī)范理論
7.1 從標度不變性到漸近自由
7.2 量子色動力學
7.3 量子色動力學的不足
第8章 1974年的高能物理學:發(fā)展狀態(tài)
8.1 規(guī)范理論小結
8.2 一個時代的結束
8.3 三位過渡性人物的傳記
第三部分
新物理學的建立:十一月革命及其他
第9章 粲數:撬動世界的杠桿
9.1 十一月革命
9.2 R 危機
9.3 新粒子
9.4 粲數
9.5 新世界
第10章 電弱相互作用的標準模型
10.1 更多的新夸克和輕子
10.2 變體的扼殺
10.3 標準模型的建立:社會性與概念性的統一
第11章 量子色動力學的實踐
11.1 唯象的量子色動力學:綜述
11.2 量子色動力學與質譜
11.3 量子色動力學與硬散射
第12章 規(guī)范理論與實驗:1970-1990
12.1 實驗趨勢
12.2 理論化身
12.3 未來設想
第13章 大統一理論
13.1 大統一理論與高能物理學
13.2 大統一理論與宇宙學
13.3 大統一理論與質子衰變
13.4 規(guī)范理論至高無上
第14章 創(chuàng)造世界
14.1 實踐的動態(tài)過程
14.2 傳統與共生關系
14.3 不可通約性
文獻目錄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