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論
讓中華民族的盛大節(jié)日更加豐富多彩
“五經”的意義與重譯的空間
——在“五經”研究與翻譯國際學術委員會上的致辭
炎黃二帝及其時代
談炎黃研究與二重證據(jù)法
從連山看炎帝的起源
神農“連山”名義推索
黃帝文化與中原
民族文化與地域文化
建設中華節(jié)日體系
論清初赫舍里氏及其文化現(xiàn)象
“武夷”考
思潮與學派
儒家仁學的實踐意義
“仁愛”思想及其在當代的意義
祭祀文化
論宋代“殺人祭鬼”與密宗尸身法術
——兼與劉黎明先生商榷
“九鼎”傳說流考及其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文化叢談
《周易》的“太和”理想及其價值
略論中國古代慈善文化的特點
北宋中期的陣法與陣圖及其武學思想
文物與考古
寶雞北首嶺仰韶文化“人面魚紋”圖騰與炎帝彤魚氏
——兼論炎帝名號來由
陜北北部一帶史前文化遺存的系統(tǒng)梳理與研究
文獻整理與研究
《周易本義》(點校本)前言
出土楚簡與炎黃時代研究
淺論王弼黃門侍郎之憾
中外文化交流
求知與漠視的變奏
——晚明中國人的歐洲認識及西學觀
探索與爭鳴
老子的思想對治國理政的參考
先秦時期的“義利”之辨
——透析傳統(tǒng)社會心理與古代法之關系
中華學人
先師孑L德成
書評與序跋
《長安學叢書》序
一部啟人心扉的口述史
——讀《往事漫憶:郭影秋回憶錄》
研究路數(shù)與理念的升華
——讀邢福義《語法問題獻疑集》
學術動態(tài)
“后新儒學”與中國哲學之未來:關于中國哲學研究方向
與方法的一些省察
民國時期的中國經學史研究
“如保赤子”
——儒家傳統(tǒng)中的倫理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