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為的調控:行為主義心理學(套裝上下冊)》中,我們以時間為順序,以代表人物的理論為線索,闡釋了行為主義產生、發(fā)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行為主義是西方心理學中流傳時間長、影響范圍大的一個學派。從20世紀初產生至今仍在心理學的諸多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從時間上和理論觀點上看,行為主義可以大致劃分為三代:第一代是早期或經典行為主義(1913年至20世紀30年代),以華生為最主要代表,其他的代表人物還有郭任遠、梅耶、魏斯、霍爾特、亨特和拉施里等人。第二代是新行為主義(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古斯里、托爾曼、赫爾、坎特和斯金納等人,他們的學生又演生出各自小型理論宗派。第三代是新的新行為主義(20世紀60年代以來),主要代表人物有羅特、班杜拉、米契爾和斯塔茨等人。《行為的調控:行為主義心理學(套裝上下冊)》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對過去研究不多的行為主義代表人物,如郭任遠、梅耶、魏斯、霍爾特、亨特、拉施里、坎特、羅特、米契爾和斯塔茨等人的思想給予較為詳細的評介,我們還專門寫了新行為主義的發(fā)展一章,介紹新行為主義者的后繼者所發(fā)展的小型理論宗派。目的是為了讓讀者看到行為主義陣營的廣泛性和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