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第一輯(1959-1964)
發(fā)刊詞
我演《墻頭馬上》
戲劇、繪畫,藝術上的兩個姊妹
我演《盤夫》中的嚴蘭貞
中國傳統(tǒng)戲曲喜劇的幾個特點
談《半把剪刀》的兩種演出
人聲中有弦音弦音中有人聲
更好地繼承與發(fā)展淮劇唱腔藝術
昆丑的配角戲
懷梅蘭芳先生
我的良師益友周信芳
談談連臺本戲
悼念予倩先生
沿著黨所指引的方向繼續(xù)前進
學習程硯秋先生的創(chuàng)造革新精神
金石可開山可頹
一場不尋常的球賽
第二輯(1979-1999)
《海瑞上疏》應重新上演
我看過《賽金花》
座中泣下誰最多
重演《夜上海》有感
重排《清宮外史》
在國外學習點滴
談“對兒戲”
跑龍?zhí)?
《春草闖堂》的“局式”
滑稽獨腳戲的來龍去脈
我演《陽告》
藝如人品
梅派名劇談
初上銀幕
觀“野馬”,談徐俊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美的探索
“冷板凳”是可以甩掉的
寫《馬克思“秘史”》所想到的
四代人的喜悅和愿望
懷念田漢同志
“酸、冷、餓”與“三小通用”
話說《巴山秀才》的創(chuàng)作
京劇小花臉的念白
和應云衛(wèi)同志甘苦相處的日子里
雙重的紀念意義
麒派藝術給我的感受
我無法抗拒昆劇的魅力
《玉卿嫂》從小說到舞劇
化妝藝術生活漫憶
我的舞美之路
守法破法立法
丑緣
我的爸爸黃佐臨
荀派藝術的魅力
我的前半生
話說父親王嘯平
藝精品高芳溢越壇
我演潘金蓮
以獨特風格唱出人物的心聲
從“小老太婆”到王小毛
我學不會安分守己
打好扎實的基礎,流派才能發(fā)展
自述
我如何設計《紅樓夢》中賈寶玉“哭靈”這段唱腔的
新
在舊金山排戲
小劇場藝術之我見
奇人唐槐秋
看戲
戲劇載體三變
關于改編《孤戀花》的通信
“究”戲
我的戲劇觀
賀孟斧軼事
我看中國話劇
戲臺下的雜想
我看儺戲
十里洋場的評劇家
閑話看戲
上海早年的戲院和演出
揭示出一些人們關心的矛盾沖突
戲要有“戲”
葉帥為我扇題詩
西施悲情情何以堪
京劇式微小記
爐邊夜話
驀然回首
現(xiàn)代表演藝術的“內”與“外”
我與徐麗仙
戲曲的困惑
第三輯(2000-2009)
演員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緬懷“評彈一支筆”的犀老
思往事惜晚晴
關于音樂劇《日出》的改編
看《藝術》
欲罷不能
京瓦伎藝
京劇與上海
我們的戲劇缺失了什么
俞振飛的《販馬記》情結
鳳凰再生
陳云與上海評彈團
尚小云和他的“尚派藝術”
市場中的淮劇
一個演員的素養(yǎng)
閱讀羅懷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