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首頁
新聞資訊
每日一讀
國學/古籍
出版圖書
讀書導航
我的賬戶
我的書架
首頁
新聞資訊
每日一讀
國學/古籍
出版圖書
讀書導航
文學
|
小說
|
傳記
|
青春文學
|
藝術
|
散文隨筆
|
收藏/鑒賞
|
人文社科
|
經(jīng)濟管理
|
自我實現(xiàn)/勵志
|
生活時尚
|
教育/教材
|
考試
|
少兒/童書
當前位置:
首頁
出版圖書
文學藝術
文學
散文隨筆
是家鄉(xiāng),不是異鄉(xiāng):個人存在的真實性及其限度
是家鄉(xiāng),不是異鄉(xiāng):個人存在的真實性及其限度
定 價:
¥24.00
作 者:
康健 著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京東 (¥24.00)
ISBN:
9787801094124
出版時間:
2000-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43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是家鄉(xiāng),不是異鄉(xiāng):個人存在的真實性及其限度》的理論主題是討論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作為人類及其社會的永恒主題,它在現(xiàn)實中為價值觀問題所突出,其深化則有賴于在存在論或歷史觀層面上的拓進。因此,本書討論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即緣于價值觀層面的討論而起,而在存在論或歷史觀層面演繹開展。本書所做的工作主要是:(1)在祖國本土背景、制度比較背景、普遍交往背景及網(wǎng)絡虛擬背景這樣的四重背景的現(xiàn)實基礎上,討論了突出體現(xiàn)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的價值觀,從而不僅在理論邏輯上、而且在現(xiàn)實的歷史基礎上提出理論主題;(2)分析了目前在個人與社會之關系問題上的兩種錯誤理解,即實體化的理解和功能化的理解,認為前者導致問題的抽象化,后者則在實質上取消了問題本身;(3)提出了對于個人與社會之關系的理解,應當在兩重意義上予以綜合把握:個人存在與其社會本質的關系,以及個人與社會整體的關系;(4)從主體(實體)與關系(功能)相結合的維度分析了個人與社會之關系的現(xiàn)實形式,即是二者之間互相依存、雙向互塑的共生與互動關系;(5)在對社會本位論做共生論理解之拓展了的視界中,提出新集體主義的構想,并且從多個方面進行了論證。《是家鄉(xiāng),不是異鄉(xiāng):個人存在的真實性及其限度》除了上述創(chuàng)新之點外,在諸如(1)個人主義的敘述邏輯;(2)個人之存在的真實性;(3)個人的真實性與現(xiàn)實的個人之聯(lián)結;(4)個人的社會性諸特點;(5)個人的真實性之限度;(6)共生論的同源、共生和互動這三個方面的聯(lián)結;(6)主體性個人的雙向生成;(7)人道社會的多重生成;(8)集體主義的存在理由與擴展分析等問題上,均所闡發(fā)新見,竭力獨辟蹊徑,試圖在前人認識基礎上有推進、有深化、有新意。
作者簡介
康?。?964~),甘肅慶陽人。博士,《中共中央黨校學報》副總編輯、副研究員。主要著述有《生命之約(重讀尼采)》,合著《社會意識論導論》等。
圖書目錄
緒論 關于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的六種直觀
導言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及其共生論理解
一 傳統(tǒng)的三種思路及其內在關聯(lián)
二 一個顯明的存在論事實
三 現(xiàn)實中的價值觀問題
四 共生論理解的必要性
五 本書的基本內容和篇章結構
第一章 問題的突出:個人與社會之關系問題的現(xiàn)實機緣
一 祖國本土背景:新時期的價值觀沖突與選擇
二 制度比較背景:個人獨立性的增長及其限度
三 普遍交往背景:全球化形勢下交往與問題的普遍化
四 網(wǎng)絡虛擬背景:網(wǎng)絡社會及其現(xiàn)實性
簡短的結語
第二章 理論前史: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探索及其基本缺失(上)
一 西方古代哲學理論的簡要回溯
二 西方古典哲學的理論探索
三 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理論進展
第三章 理論前史:非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探索及其基本缺失(下)
四 現(xiàn)代社會哲學理論的解釋
五 “新馬克思主義”的理解
六 中國傳統(tǒng)哲學理論的解釋
七 非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的基本缺失
八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般理解
簡短的結語
第四章 “現(xiàn)實的個人”:個人之存在的真實性問題(上)
一 個人存在的真實性之提出
二 個人存在的真實性之界定
第五章 “現(xiàn)實的個人”:個人之存在的真實性問題(下)
三 個人存在的真實性之確證:邏輯的與歷史的雙重意義
四 個人存在的真實性之特點
五 個人存在的真實性之“限度”
簡短的結語
第六章 關于個人與社會之關系若干理解的邏輯考察
一 實體化的理解和功能化的理解
二 非辯證理解的理論實質
三 理論超越的進路選擇
簡短的結語
第七章 個人與社會的現(xiàn)實關系:一種共生論的理解(上)
一 個人與社會之同源:社會存在論分析
二 個人與社會之共生:個人與社會的雙向互塑
第八章 個人與社會的現(xiàn)實關系:一種共生論的理解(下)
三 個人與社會之互動:個人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和主體間性問題
四 附論:原子主義和整體主義的形式種種
簡短的結語
第九章 社會本位論的新視界:新集體主義的可能性及其現(xiàn)實性
一 新集體主義概念的厘定
二 新人:新集體主義的前提
三 新集體主義何以可能
四 未雨綢繆:為新集體主義的現(xiàn)實化做準備
簡短的結語
結語 全面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問題
一 堅持價值論與存在論的統(tǒng)一
二 作為積極資源的個人對于社會之依賴
三 個人與社會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塑造
四 新集體主義的價值選擇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 倫理的七大變局
后記
本目錄推薦
01
你是我的命
01
你是我的命
02
枇杷樹下
02
枇杷樹下
03
教育旅程 且行且歌
03
教育旅程 且行且歌
04
民國情事
04
民國情事
05
逝水流年
05
逝水流年
06
童謠年代
06
童謠年代
07
《山外山》系列(全3冊)…
07
《山外山》系列(全3冊)
08
語詞地理
08
語詞地理
09
四月的棕櫚
09
四月的棕櫚
10
淪陷
10
淪陷
掃描二維碼
關于讀書
免責聲明
讀書目錄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