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藉》介紹了前些年詩壇上的一些模式化的傾向,曾引起詩界的憂慮,覺得中國當代新詩的路子似乎越走越窄,讀者群在減少。原因之一是跟形勢、就事寫事的類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抒情方式又重新泛起,這似乎是對八九十年代新詩潮的反撥與倒退。此外,也曾有過一些追求標新立異,但缺乏詩的藝術特征的作品見諸報端,人們同樣讀之無味。不可否認,這些情況的出現,有當下社會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物質化的大背景。令人欣慰的是,一些詩人一直靜下心來,不為那種外在的、表面的東西所動,他們冷靜而又深刻地觀察著,體驗著,思考著,堅持探索,不斷推出佳作,這使人們看到了些曙光。近讀詩人劉希全發(fā)表在《詩刊》、《人民文學》、《青年文學》、《文學港》、《詩選刊》、《山東文學》等刊物上的一些組詩,耳目為之一新,也頗感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