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上下卷)》想讓歷史的本身作答。秦始皇是全世界屈指可數的大名人之一,是我國的第一個皇帝,第一個統一者。對他的評價,兩千多年來眾說紛紜,其中有兩類意見尖銳對立;譽之者捧入云霄,毀之者踏于腳下。過去,在不以他為主角的文藝作品中,他幾乎都是純暴君形象。然而,明代學者李贄早就說過;“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輕議。”秦始皇到底是圣是魔?是巨人還是暴君?為《秦始皇(上下卷)》取名,作者是頗費了一些躊躇的。最初名之日《秦始皇全傳》,因為多年的搜集資料(包括占有前人留下的史料,掌握后人的研究成果,篩選民間的各種傳說),作者自問對于書名的一個“全”字,是不會有多大的愧意的。然而,后來又猶豫了,因為越來越覺得《秦始皇全傳》這名字,并未體現出秦始皇履歷的顯著特點,即其傳奇性。但如果改名為《秦始皇傳奇》,又擔心讀者會誤認為作者在隨心所欲的杜撰,因為傳奇——特別是今日的許多“傳奇”,已經給人留下了為追奇斗艷而編造故事的強烈印象,這顯然是和《秦始皇(上下卷)》內容的真實性完全對立的。因此,作者在“前言”里最想向讀者表明的是;《秦始皇(上下卷)》決不是一部平淡的傳記,也不是一部荒誕的傳奇,它的歷史的真實性和故事的傳奇性是融為一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