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2001年國務院作出了《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同年,教育部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4年,山東、廣東、海南、寧夏四省區(qū)率先試點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為使新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入推進,山東省教育廳于2007年12月出臺了《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guī)范(試行)》,其中“嚴格控制學生作息時間,積極開展學生自主實踐性學習”的規(guī)定更是各級各類學校必須研究的課題。2009年,煙臺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高中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大量增多的現實,提出“1/3自主學習時間有效管理”的課題。實際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著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自主性學習就成為教育界研究的熱門話題。自主性學習是人本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三大學習理論共同影響下的結果。它吸取了人本主義必須重視人的情感因素的思想,采納了認知主義的認知—發(fā)現說,借鑒了建構主義關于教師、學習者、任務、環(huán)境的動態(tài)交互思想。自主精神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先決條件,對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課改順利、深入推進的重要保障。無論哪一種學習方式,都存在方式方法的問題。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程序、道路或途徑。學習方法是學生認識世界、發(fā)展自身能力的方法,它受學習規(guī)律的制約。學習規(guī)律決定學習方法的科學與否,科學的學習方法必然體現學生對學習規(guī)律的認識和把握。人既要學習,更要善于學習。善于學習就是要學會選擇、掌握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人類學習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有別于人類一般的學習活動而有它獨有的特點:一是中學生的學習是以掌握書本上的間接知識經驗和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發(fā)展智力為主;二是中學生的學習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同時伴有大量的自學活動;三是中學時期的學習活動是人一生學習與生活的基礎,是人學習和生活的最重要階段。高中階段的各科學習又有不同于初中階段的三個突出的特點。一是知識量大,系統(tǒng)性強;二是綜合性強,各學科互相影響;三是能力要求高,重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除了學生自身不斷總結外,外界因素特別是教師的指導因素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近幾年來,萊州市教學研究室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總結經驗,更好地指導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決定編寫《學會學習——高中生學習指導》一書。該書涉及高中課程的九大主要學科,從總結學科特點出發(fā),進而歸納學科學習規(guī)律,從中尋找科學的學科學習方法。同時,各學科詳細分析初高中知識的差異,并在差異中探究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方法,以期為初高中學習的順利過渡牽線搭橋。該書凝聚了教研人員的辛勞和智慧,我相信她必將對我市高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新課程的實施、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需要凝聚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集體智慧。我們希望全體教育工作者辛勤勞動,不斷反思,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不斷探索出更多新經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