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在理論部分論述了全球化與語言教育的關系;梳理了全球化背景下的語言觀以及語言觀對語言教育政策的影響;闡述了語言教育政策的概念、內容、主客體、影響因素和制定意義等內容。這三項內容基本構成了當代語言教育政策的理論框架,這種梳理在國內外還較少見,也非常有價值。該書在應用部分依據前面的理論逐一比較、評析了中美在通用語言、少數(shù)民族語言和外語方面的教育政策,并從中獲得不少啟示,最后提出構建中國和諧語言教育政策的結論。該書在結構安排上邏輯性強、脈絡清晰;在內容上有理論有實際案例,兩者相得益彰,前后照應。 該書收集了大量有關中美語言教育方面的統(tǒng)計數(shù)據,提出不少新觀點。這對我國語言教育政策的研究以及我國語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都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社會應用意義。 該書是治國博士學位學習期間刻苦的課程學習和深入的論文研究的成果。2006年治國考入華東師范大學成了我的博士生,從此我們有教學相長的機會。他在讀博期間需要兼顧學習、工作和家務,因此,生活十分簡單以便擠出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所有的周末和寒暑假都是他學習的“黃金”時間。而且,他還申請到去美國進行為期半年的訪學機會,大大地彌補了在職博士生的時間問題。在這三年期間,治國除了完成學校的學業(yè)任務外,還積極地參與我主持的985高校課題、教育部師范司委托、世界銀行資助的教師專業(yè)標準研究課題以及由國際教師教育中心承辦的國際會議。在為他能如期出色地完成博士論文答辯而高興之時,他告訴我北京大學出版社將出版他的博士論文,并邀請我為它寫序,我欣然同意。希望他能在該書的實踐部分(即第五、六、七章)對中美語言教育政策進行更加深入和詳細的評析,或將會有更多新的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