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民族宗教運動史》內容涉及從19世紀后半期朝鮮李朝末開港時期開始的“東學”運動,到1919年以“天道教”為主導的反日統(tǒng)治的“3·1運動”,此外還延伸到近些年開展的南北統(tǒng)一運動在內的、有關近代以來韓國民族宗教活動和宗教運動的眾多領域。它比較全面地反映了韓國學術界迄今為止在韓國民族宗教運動領域所取得的學術研究成果。與中國一樣,韓國近代也受到了來自西方列強的近代化浪潮以及西方文化、西方價值觀念等的猛烈沖擊,同時更直接地被日本帝國主義的占領統(tǒng)治。這給韓國社會帶來的不僅僅是文化上的震蕩,而且還帶來了國家主權的危機。因此,從日帝時代起,韓國民眾就開展了一系列的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統(tǒng)治以及維護民族主體、民族文化的運動。其中,大部分都是通過宗教形式來展開和推動的。然而,由于傳統(tǒng)宗教影響力的式微,民眾中先后創(chuàng)立了各式各樣的新宗教來發(fā)展或替代傳統(tǒng)宗教,團結民眾,喚起民眾的民族主體意識,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tǒng)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