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性、豐富性和神秘性也引起了國家各縱文化主管部門、國內外專家學者、讀者和廣大民眾的普遍關注。2004年文化部將湘西州列為中國“非遺”保護工程第二批綜合試點。從那以后,有幾十個“非遺”代表品種分別被列為國家級、省級名錄項目;有一批人被評為國家級、省級傳承人;出版《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亦被國家“非遺”保護中心列進了給湘西州下達的《責任書》中。這是千載難逢的極好機遇,為我們的搶救工作帶來了信心、希望和保障。 深蘊在我州民族文化原野上的寶藏,品類繁多,內容廣泛,遠不止民俗這一塊。我們從中挑出一批被列為國家級、省級“非遺”名錄項目進行研究和著述,首批推出十種專書,約300萬字,旨在為大家走進湘西、品讀湘西提供一些路標或索引。《湘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的面世,分批將科研成果與學習心得奉獻給社會,這的確是功德一件,可喜可賀!如果這些專書獲得了大家的關愛與支持,那就說明作者們的心血沒有白費——因為讀者是作品的最公正的裁判。 搶救和保護文化遺產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l我們將加倍努力,不辱使命,有效實施《保護條例》,精心守護精神家園,也期待各部門和全社會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