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建設高速發(fā)展,全球范圍內淺部資源日益短缺,資源開采必然轉向深部。與此同時,世界各國已把地下巖土作為新的國土資源增長點開發(fā),巖土工程正向深部發(fā)展,特別是核工業(yè)、國防工業(yè)、交通、水利等行業(yè)地下工程規(guī)模和深度均出現高速增長。隨著地下工程深度的不斷增加,工程災害日趨增多,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高地應力誘發(fā)的巖爆災害。巖爆(rockburst)是地下工程中的一種特殊現象,具有圍巖突然、猛烈地向開挖空間彈射、拋擲、噴出的特征。這一現象,在煤炭地下開采中一般稱為沖擊地壓。由于巖爆或沖擊地壓往往造成采掘空間中支護設備的破壞以及采掘空間的變形,嚴重時造成人員傷亡和井巷的毀壞,甚至引起地表塌陷而造成局部地震,其成災機理與預測預報問題已成為巖石力學界必須致力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巖爆是一個世界性的災害現象。最早觀察到巖爆的是1900年印度的Ko—lar金礦;其后,世界上約有23個國家和地區(qū)發(fā)生過巖爆。自從人們開始認識巖爆以來,一直在不斷地從產生巖爆機理與預測防治進行研究,從強度、剛度、穩(wěn)定、能量、斷裂、損傷、分形以及突變理論方面對巖爆的孕育與發(fā)生機理進行了研究,形成了巖爆的強度理論、能量理論、剛度理論和巖爆傾向理論。近30年來,隨著數學力學方法在巖爆研究中的應用,利用非線性動力學、斷裂力學、損傷力學和分形幾何學、突變和混沌等理論方法,為巖爆發(fā)生機理的研究開辟了新途徑,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