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龍之介,(1892-1927)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創(chuàng)作上既有浪漫主義特點,又具有現實主義傾向。以其名字命名的“芥川獎”成為日本文壇的重要獎項之一。別號柳川隆之介、澄江堂主人等。東京帝國大學畢業(yè)。自幼漫淫于中、日古典文學,后又受19世紀末法國象征派影響。1915年發(fā)表短篇小說《羅生門》,后接連發(fā)表《鼻子》、《手絹》等。早期作品多取歷史題材,重藝術構思、審美意趣,顯示一定的唯美主義傾向。后轉向寫實,如短篇小說《橘子》、《秋》等。1927年自殺。著有小說一百四十八篇,小品、隨筆、評論、游記多種。1935年日本設立了“芥川文學獎”。林少華,著名文學翻譯家,學者。祖籍山東蓬萊,生于吉林九臺。畢業(yè)于吉林大學研究生院。曾在暨南大學、日本長崎縣立大學任教,現為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青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外國文藝》編委等職。居青島。著有《鄉(xiāng)愁與良知——林少華散文百篇》、《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落花之美》、《為了靈魂的自由》、《高墻與雞蛋》。譯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運轉》、《相約在雨季》以及《心》、《羅生門》、《金閣寺》等日本名家之作凡五十余種,廣為流布,影響深遠。無論翻譯或創(chuàng)作,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情思之美始終是其明確的指向和追求,篤信美的不二與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