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明代晚期翡翠正式進入裝飾領域開始到現在,翡翠被人們認可的程度很快地趕上乃至超過了和闐玉,僅用五六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玉器從新石器時期以來的五六千年的歷程。如果說翡翠的發(fā)展是站在玉器巨人肩上的話,那么伴隨著這種過于神速的發(fā)展進程而產生的,一定是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我以為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道德修養(yǎng)傳承上的蒼白,二是鑒定學科研究上的膚淺。無可否認,在清代以降的任何一個時代, 人們對翡翠與和闐玉的喜愛程度是相當的,在某些特定的裝飾品受眾中,翡翠甚至超過了和闐玉, 譬如時尚的女性、闊綽的富賈等。在傳統(tǒng)文化領域中,翡翠與和闐玉并不是等號兩邊的等量, 中國的玉文化顯示著正統(tǒng)的儒家道德修養(yǎng)的外在彪炳,可以被認作是文人最正統(tǒng)的,而且是唯一的裝飾材質;而翡翠, 由于它的歷史短暫,不能得到各個歷史時期主流文化觀念上的認可, 即使在清中期以后,曾經成了皇帝飾手的扳指、懷中的鼻煙壺、案頭的文房用具, 它的地位也不過是倍受寵愛的掌上尤物,仍然沒有因此而贏得時代文化賦予的資格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