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篇
第1章 建筑力學
1.1 結構機動分析
1.1.1 概述
1.1.2 自由度和約束
1.1.3 幾何組成分析
1.2 靜定結構與超靜定結構的區(qū)別
1.2.1 受力分析所需的條件不同
1.2.2 溫度變化、制作誤差、支座沉降等因素在靜定結構中不會產生內力
1.2.3 溫度變化、制造誤差和支座位移等因素在超靜定結構中可能會引起內力
1.2.4 工程結構應盡量采用超靜定結構
1.3 靜定結構的定性分析及計算
1.3.1 單跨梁內力的求解——由“取分離體”過渡到“不用取分離體
1.3.2 彎矩圖和剪力圖的一般規(guī)律
1.3.3 桁架
1.3.4 靜定剛架
1.3.5 三鉸拱
1.4 超靜定結構的定性分析及特定條件下的定量判別
1.4.1 結構變形的連續(xù)性
1.4.2 變形與內力圖的關系?力法淺說
1.4.3 截面的幾何特性
1.4.4 求解桿件變形的圖形相乘法
1.4.5 超靜定梁、柱的內力
1.4.6 連續(xù)梁可變荷載的不利布置
1.4.7 排架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柱的剪力分配問題
1.4.8 框架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定性分析
1.4.9 框架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定性分析
1.4.10 組合結構
1.4.11 可以按簡支梁求解的超靜定梁
1.4.12 溫度變化、制造誤差和地基變形在超靜定結構產生內力時的內力圖
1.5 應力分析
1.5.1 彎曲時的正應力
1.5.2 橫力彎曲時的剪應力
1.5.3 拉彎或壓彎構件的正應力
1.5.4 扭轉應力簡介
1.6 模擬試題和題解
1.6.1 題目部分
1.6.2 題解部分
結構篇
第2章 抗震設計的基本知識
2.1 地震常識I
2.1.1 地震的種類
2.1.2 地震術語
2.1.3 地震震級與地震烈度
2.1.4 抗震設防烈度
2.1.5 必須進行抗震設計的起始抗震設防烈度
2.2 抗震設防的三水準目標
2.3 抗震設防分類
2.3.1 概述
2.3.2 防災救災建筑的抗震設防分類
2.3.3 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抗震設防分類
2.4 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筑的抗震設防標準?
2.4.1 抗震設防標準
2.4.2 相關術語的解釋
2.5 抗震設防三水準目標的實現(xiàn):兩階段設計
2.5.1 第一階段設計
2.5.2 第二階段設計
2.6 場地的選擇
2.6.1 《抗震規(guī)范》的規(guī)定
2.6.2 對抗震不利地段的難點——液化土
2.6.3 對抗震危險地段的難點——發(fā)震斷裂帶上可能發(fā)生地表位錯的部位
2.7 建筑形體及其構件布置的規(guī)則性
2.7.1 規(guī)范的相關規(guī)定
2.7.2 防震縫
2.8 非結構構件
2.8.1 什么是非結構構件
2.8.2 非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
2.9 地震作用計算及截面抗震驗算簡介
2.9.1 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對應關系
2.9.2 設計特征周期一場地類別及設計地震分組
2.9.3 結構的自振周期——琴弦比喻
2.9.4 重力荷載代表值
2.9.5 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反應譜、計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2.9.6 豎向地震作用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