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與新中國同步60個春秋 (1949-2009)
一、1949年:武漢解放,我考進中原大學
二、1950年:黃安縣土改試點,我是工作隊員
1.“縣里來土改工作隊了”!
2.扎根串連、深入發(fā)動群眾
3.劃分階級,“勞動不勞動分地富”
4.分田分地,先填“坑”、后補“齊”
5.選舉鄉(xiāng)干部,投下神圣的豆子
6.這是一個錯誤:把“地富”分子當作敵人“專政”了30年
7.重返紅安,情系老區(qū)鄉(xiāng)親
三、1951年:我是新中國最早的研究生
1.到中國人民大學學習
2.蘇聯(lián)派來了專家
3.個人迷信與教條主義
4.“三反”、“五反”及其他
四、1953年:我從人民大學回到華中師范大學
1.華中師范大學沒有一百歲
2.上世紀50年代華中師范學院的馬列主義教研室
3.桂子山上的政治系
五、1954年防汛、i957年“反右派”斗爭
1.1954年武漢防汛,大水是我的‘媒人”
2.1957年反“右派”斗爭,我是“積極分子”
六、1959-1962年:三年經濟困難時期與反‘右傾”斗爭
1.懷念“50年代的社會風氣”
2.我親身經歷過的“三年困難時期”
3.1960年華師政治系的反“右傾”
七、1964年四清運動、1966年文化大革命
1.“小四清”、“大四清”、“系統(tǒng)四清”,我都是工作隊員
2.“文革”三十年后,再話“文化大革命”
3.我當了一年人民公社社員
八、1979-2009年:我的后半生在學術上做了兩件事
1.致力于政治學學科的重建
2.創(chuàng)建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
附:三個面向,理論務農:社會科學研究的反思性轉換
九、訪問臺灣
1.我捎回了臺灣同學的問候
2.再訪臺灣
第二部分 抗戰(zhàn)時期我的“難童”生涯(1939-1946)
后記——再訪國立十二中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