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一 選題意義
二 研究現(xiàn)狀
三 研究思路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價值承載:黨代會常任制與政黨民主
一 政黨民主與黨代會制度
(一)直接民主與代議制民主
(二)代議制民主的組織形式:黨代表大會
(三)黨代會制度是代議制民主的最高組織形式
二 黨代會制度與黨代會常任制
(一)黨代表大會與黨代表會議I
(二)基層黨代會常任制與地方黨代會常任制
(三)基層黨代會常任制與基層黨代會制度
三 黨代會常任制承載:執(zhí)政合法性
(一)權力、權威與政治合法性
(二)執(zhí)政合法性與執(zhí)政危機
(三)黨代會常任制增強執(zhí)政合法性
第二章 歷史維度:黨代會常任制的實踐演進
一 黨代會年會制的歷史演進
(一)馬恩創(chuàng)立黨代會年會制
(二)列寧對年會制的繼承與發(fā)展
(三)中共對年會制的繼承與發(fā)展
二 黨代會常任制“三波”實踐
(一)“第一波”實踐
(二)“第二波”探索
(三)“第三波”探索
三 實踐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問題
(二)原因分析
四 突破原則
(一)價值取向:置于政黨政治、現(xiàn)代國家與公民社會的框架下探討發(fā)展黨內民主的體制性改革
(二)依賴路徑:讓黨員主體地位替代傳統(tǒng)的領導本位和組織本位
(三)瓶頸突破:激發(fā)黨員主體的內在動力
第三章 呂巷軌跡:黨代會常任制的基層實踐
一 呂巷溯源
二 呂巷實踐的演進
(一)早期試點階段(2000年1月一2005年3月)
(二)重點拓展階段(2005年4月一2007年10月)
(三)體系建構階段(2007年11月至今)
三 呂巷實踐的基本成效
四 呂巷實踐的啟示與思考
(一)發(fā)掘黨員主體積極性,集聚基層黨代會常任制的內在驅動力
(二)構筑一套開放式的制度體系,鑄就基層黨代會常任制的持續(xù)推進力
(三)融合基層經濟社會發(fā)展,維系基層黨代會常任制實踐的強大生命力
……
第四章 呂巷演繹:基層黨代會常任制實踐的推進條件
第五章 呂巷解構:黨代會常任制實踐的制度框架
第六章 超越昨天:探索黨代會常任制的權力運作體系
結語
附錄一 相關個人調研文章
附錄二 相關部門調研文章
附錄三 呂巷試點制度精選
附錄四 呂巷試點大事記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