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雹僖私馊寮业乃枷耄私馊寮业闹问婪铰?,了解儒家給人們提供的政治智慧,首先得了解什么是儒家,什么是儒學。儒家和儒學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儒家是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一個學派,它產生于我國春秋時期,形成于“百家爭鳴”這一思想大解放的文化背景之下,其代表人物有孔丘、孟軻、荀況等,載述其思想的經典是《論語》、《孟子》、《荀子》等;儒學是關于儒家學說的學問,它包括對儒家思想的詮釋、研究、發(fā)展等。儒學由儒家代表人物創(chuàng)立并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它在歷史的發(fā)展中不斷受到修正、損益,是一種不斷發(fā)展的學術思想。而儒學的每一次發(fā)展,無不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的需要,這使儒學天然地具有時代性,其時代性又源于儒家思想的超時代因素,因為儒家及其代表人物原本是實踐的智者,他們的許多思想有著相當程度的超時空性(或日普適性)。因此,在本書中,我們對儒家政治理論的論述是以孔、孟、荀為核心,當然也不完全囿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