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熱學基礎與應用》
《現代化學基礎叢書》序
前言
符號和縮寫說明
第1章微量熱學基礎
1.1熱電效應
1.2熱電堆量熱原理
1.3示差量熱原理
1.4微熱量計的分類
1.5微熱量熱原理
1.6量熱原理和能量單位
1.7量熱學中的化學部分
習題
第2章基線移位后熱動譜峰面積的計算方法
2.1基線移位原因
2.2峰面積的計算方法
習題
第3章熱導式微熱量計性能及技術指標的檢定方法
3.1性能及技術指標
3.2檢定條件
.3.3檢定方法
習題
第4章量熱系統(tǒng)可靠性(準確度和精密度)的檢驗方法
4.1方法1.用kc1在水中的adisshm值檢驗
4.2方法2.用tham在0.1mol.dm-3”hc1溶液中的溶解焓arhm值檢驗
4.3方法3.用tham在0.05mol.dm”naoh溶液中的arhm值檢驗
習題
第5章化學反應熱動力學的基礎理論
5.1量熱體系的理論模型
5.2反應體系的狀態(tài)變化
5.3反應進度與能量變化的關系
5.4熱動力學方程
習題
第6章溶解/反應過程的動力學和熱力學
6.1溶解反應的熱動力學方程
6.2tnaz在乙酸乙酯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溶解反應行為
6.3由△ahm(kcl,cr,308.15k)求五月:(kcl,cr,303.15k)和△hm(kcl,cr,298.15k)的方法
6.4氣體c02、h2s、h2在甲醇中的溶解焓
6.5從adlssh(b)求△dlssh(b=0)、△dissh(app)、△dissh(partial)、△dilh1,2的方法
6.6m(nto)。和m(nto)。?mil20的熱化學和熱力學性質
6.7燃燒能(△cu)的測定及標準摩爾燃燒焓(△chm)和標準摩爾生成焓(△fhm)的計算
習題
第7章含能材料熔化/凝固過程熱力學參數的計算和等速降溫條件下結晶/凝固過程反應動力學參數的估算
7.1含能材料熔化過程終溫(tf)、熱量計熱阻(r0)、靈敏度(s)、熱滯后溫度(tid)的計算方法
7.2tnaz、dntf、nc的熔化過程熱力學參數
7.3液態(tài)含能材料的凝固點、凝固熱和過冷度
7.4非等溫結晶/凝固熱流曲線的動力學分析——hu-zhamgao-zhao微分法
習題
第8章熱化學循環(huán)
8.1設計熱化學循環(huán)的目的
8.2實施熱化學循環(huán)應遵循的原則
8.3熱化學循環(huán)24例
習題
第9章聚合/生成反應熱動譜的解析
9.1等溫等壓條件下不可逆反應的熱動力學方程
9.2絕熱條件下聚合反應的動力學方程
9.3應用實例
習題
第10章稀釋/結晶動力學
10.1稀釋/結晶生長過程的動力學方程
10.2應用實例
習題
第11章水合焓的估算和環(huán)脲化合物吸濕/水解過程的熱行為
11.1nto負一價離子水合焓△hhm(nto—)的估算
11.2正負離子標準水合焓的簡易估算方法
11.3△hgm(nto—,g)、△hsm(nto-,g)及△hhm[mn+(g)+nnto-(g)+mho(g)]值的估算
11.4環(huán)脲化合物吸濕/水解過程的熱行為
習題
第12章細菌生長過程熱動譜的解析
12.1目的
12.2理論和方法
習題
第13章振蕩反應熱動譜的解析
13.1目的
13.2方法
13.3實例
習題
第14章微量熱法測材料的比熱容
14.1雙重比較法
14.2連續(xù)比熱容的測定
14.3比熱容隨溫度變化的表達式
14.4標樣及比熱容推薦值
習題
第15章微量熱法測固體材料的熱導率
15.1補償法
15.2非補償法
習題
第16章dsc法測固體材料的熱導率
16.1原理和方法
16.2標樣及熱導率的推薦值
習題
第17章瞬時熱流法測液體的熱導率
17.1原理和方法
17.2標樣及熱導率的推薦值
習題
第18章熱分析動力學方程
18.1含初始溫度(to)的動力學方程
18.2第i類動力學方程
18.3第ii類動力學方程
18.4基于kooij公式求動力學參數的理論和方法
18.5基于van’t hoff-1公式求動力學參數的理論和方法
習題
第19章非等溫條件下熱爆炸臨界溫度(tb)的估算方法
19.1方法1
19.2方法2
19.3方法3
19.4方法4
19.5方法5
19.6方法6
19.7方法7
19.8方法8
19.9方法9
19.10方法10
19.11方法11
19.12方法12
19.13方法13
19.14方法14
19.15方法15
19.16方法16
19.17方法17
19.18方法18
19.19方法19
19.20方法20
19.21計算實例
習題
第20章含能材料熱點起爆臨界溫度的估算方法
20.1球形熱點起爆臨界溫度估算式的導出途徑.
20.2計算值(tcr,hot-spot與文獻報道值(tcr,1)的比較
20.3應用實例
習題
第21章含能材料撞擊感度(特性落高,h50)的估算方法
21.1h50估算式的導出途徑
21.2實測值與預估值的比較
21.3應用實例
習題
第22章放熱系統(tǒng)熱感度的估算方法
22.1熱感度概率密度函數[s(t)]式的導出
22.2熱安全度(sd)表達式的導出
22.3熱爆炸概率(pte)
22.4計算實例
習題
第23章含能材料在爆轟區(qū)熱作用下的溫度響應
23.1溫度響應數學表達式的導出
23.2計算實例
習題
第24章小藥量含能材料的熱安全性判據
24.1特征分解溫度(t0 or e or p)
24.2自加速分解溫度
24.3分解熱
24.4絕熱分解溫升
24.5熱溫熵
24.6爆炸能力en
24.7撞擊敏感性ss
24.8相容性
24.9絕熱至爆時間(tc)
24.10熱爆炸臨界尺寸(r)
24.11熱爆炸臨界溫度(tc)
24.12250℃時的瞬時功率密度(ipd)
24.13基于berthelot方程的熱爆炸臨界溫度(tb)
24.14基于arrhenius方程的熱爆炸臨界溫度(lbe0 or bp0)
24.15基于harcourt-esson方程的熱爆炸臨界溫度(tbe0 or bp0)
24.16熱分解反應的活化自由能(△g≠)
24.17熱分解反應的活化焓(△h≠)
24.18熱分解反應的活化熵(△s≠c)
24.19安全儲存壽命(t)
24.20熱分解反應速率常數(k)
24.21延滯期為5s或1000s的爆發(fā)點(te)
24.22熱點起爆臨界溫度(tcr,hot—spot》
24.23撞擊感度(特性落高,h50)
24.24熱感度概率密度函數[s(t)]曲線的峰頂溫度(tp)
24.25熱安全度(sa)
24.26熱爆炸概率(pte)
24.27爆轟區(qū)熱作用下達到材料初溫的滲透深度(x)
習題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i習題答案
附錄ii肼氧混氣熱自燃條件的理論探討
附錄iii三硝基甲烷熱分解過渡到熱爆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