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探索夢的源頭
第一篇 傳統建筑語匯及造型的蛻變(2005-2009)
跨出圓夢的第一步
一、法古而不泥古,神似而形不似
中國園林的醫(yī)院建筑(2005)
二、語匯到造型,無盡的思緒
黃浦江邊的金融大樓(2006)
三、人容鼓吏之狂,世笑愚公之癲
把山水還諸都市:頁巖的山景;鐵道文化園區(qū)(2007)
四、九曲環(huán)漢闕,古韻山水間
凌空的九曲風雨橋(2008)
五、神奇的樂高LEGO
無窮無盡的變化
第二篇 夢的追求,播種植根(965-20XX)
作為建筑人的生涯
一、建筑魔鬼訓練營
Brain Storming Studio(2004-20XX)
二、4H的四字箴言
Honest,Humane,Humble,Humour(98)
三、西方文化的沖擊
自重人重,有容乃大
四、不怕有夢,有夢才會成真
Forever Happy!Forever Young!
第三篇 回首當年,圓夢前奏(1974—2004)
旱期作品透露的端倪
一、全新的大學校園規(guī)劃
背倚大山,前眺汪洋(2004)
二、臺南站前雙子大樓
一對玉立的姐妹花(994)
三、臺中的青年娛樂城
從兩歲到九十九歲(992)
四、外雙溪畔的立體三合院
天人合一的東吳大學綜合大樓(992)
五、諾羅曼蒂公園的野餐亭
生平第一件建筑作品(975)
六、節(jié)能、用能的幼兒園
載于母校建筑學院招生專輯(974)
第四篇 青少年時期的印痕(945~964)
創(chuàng)意與血脈
一、瘋勞作,玩墻報
不守常規(guī),展現創(chuàng)意(956~959)
二、幼年的記憶
骨子里的DNA(945~964)
第五篇 老祖宗雋永的智慧
先圣先賢的話語,給了我深深的啟發(fā)
第六篇 前輩的雪泥鴻爪
提供諸多追尋的方向
第七篇 回響(200)
兩岸兩位傳統建筑學者的回響
之一:李乾朗教授的回響
之二:柳肅教授的回響
后記
附錄
趙沛明:那個叼著煙斗的OldYoungF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