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健康中醫(yī)養(yǎng)生重讀黃帝內經:圖解類經

重讀黃帝內經:圖解類經

重讀黃帝內經:圖解類經

定 價:¥68.00

作 者: 王黎 編
出版社: 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醫(yī)保健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33752880 出版時間: 2011-10-01 包裝: 軟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96 字數:  

內容簡介

  《重讀黃帝內經:圖解》從學習《類經》入手,重讀《黃帝內經》是以圖表的方式對《類經》進行解讀?!吨刈x黃帝內經:圖解》共九章,著者以簡潔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對《黃帝內經》和《類經》的重要內容予以詳細全面的闡述。其中,著者對經絡、針刺及傷寒、痹證、痿證等實用性強的內容作了重點介紹。通過閱讀本書,普通讀者將對中醫(yī)理論有更加系統、全面乃至深入的認識,也將對《黃帝內經》《類經》的重要價值和指導意義有新的理解。此外,《重讀黃帝內經:圖解》中的“實用按摩保健法”、“常用藥酒方劑選”、“季節(jié)飲食方選”等內容可以方便讀者學以致用,使讀者在了解中醫(yī)理論的基礎上,更好地達到養(yǎng)生保健、益壽延年的目的。

作者簡介

  專業(yè)從事圖書批發(fā)需要聯系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陰陽五行是把握《內經》理論體系的關鍵
一、陰陽學說的基本概念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分析事物中的運用
四、陰陽學說在醫(yī)學上的運用
五、陰陽失調產生疾病
六、五行的歸類法則及其在醫(yī)學上的運用
七、診治疾病必須遵從陰陽法則 第二章 《內經》藏象學說揭示了人體的生理活動規(guī)律
一、十二臟腑相使而不得相失
二、心為“君主之官”
三、臟腑通應五時、五味、五音
四、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
五、三焦為“孤腑”
六、天癸至而有子,竭則無子
七、父母健壯有利于優(yōu)生
八、治病養(yǎng)生看體質
九、脾不主時 第三章 經絡腧穴學說是針灸、按摩的理論基礎
一、通曉經絡,健康常在
二、經絡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一絡通兩經
四、氣穴三百六十五--腧穴遍布應透達
五、井、滎、輸、經、合
六、善用背俞,調治臟腑
七、十二原一一治療疾病要追根溯“原”
八、實用按摩保健法 第四章 感外邪、傷情志致陰陽失調是疾病發(fā)生的關鍵
一、四時邪氣傷人
二、情志過度致病 第五章 切脈望色是《內經》獨特的診斷方法
一、切脈能知臟腑功能及陰陽
二、切脈望色知陰陽、表里、寒熱、虛實 第六章 《內經》治則治法是臨床實踐遵循的準則
一、治病分清標本先后
二、治病必求于本
三、臨患者問所便
四、治療有緩急,方制有大小
五、氣味方制與治法逆從
六、方制君臣上中下三品
七、寒之而熱取之陰,熱之而寒取之陽
八、邪風之至治之宜早,諸變不同治法亦異
九、五方病治不同
十、制方有約,天有歲氣
十一、孕婦用藥原則
十二、湯液醪醴蘊含養(yǎng)生智慧,治療方法需積極恰當
十三、五過、四德
十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第七章 針刺療法是《內經》主要的治療手段
一、針刺得氣是針刺獲效的關鍵
二、治神與針刺得氣密切相關
三、古人根據天人相應之理創(chuàng)立九針
四、補虛瀉實是針灸的基本原則
五、五種刺法與五臟相應
六、四時不同,刺法不同
七、體質不同,刺法不同
八、左病治右,右病治左
九、下合穴治療六腑疾病
十、刺絡治病有奇效
十一、邪在五臟如何取穴治療
十二、常見疾病的針灸治療方法
十三、針灸的注意事項 第八章 《內經》病證理論對后世臨床學科的影響
一、傷寒
二、陰陽交
三、痿證
四、痹證
五、咳證
六、風厥
七、消癉
八、寒熱病
九、積聚
十、呵欠
十一、呃逆
十二、噴嚏 第九章 《內經》養(yǎng)生思想對人類健康長壽的意義
一、古今不同的養(yǎng)生方法和結果
二、養(yǎng)生的基本法則
三、四種長壽之人
四、四氣調神
五、天地陰陽逆亂,萬物生機滅絕
六、四時陰陽為萬物之根本
七、飲食有節(jié)、盡終天年
八、治未病
九、常用食方
參考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