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湯達(1783-1842),本名亨利·貝爾。法國19世紀杰出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生于法國格勒諾布勒城。他早年喪母。父親是一個有錢的律師,信仰宗教,思想保守,司湯達在家庭中受到束縛和壓抑,從小就憎惡他父親。1799年,司湯達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當?shù)氐闹行膶W校,來到巴黎,在軍部謀到一個職務。從此,他跟隨拿破侖的大軍,參加了戰(zhàn)爭。直到1814年,拿破侖垮臺,波旁王朝復辟,司湯達被“掃地出門”,他才不得已離開巴黎,僑居意大利的米蘭,在那里讀書、寫作,并且與意大利的革命黨人交往密切。1830年“七月革命”后,司湯達被任命為意大利一個海濱小城的領事,直至1842年逝世。司湯達寫作很勤奮,給人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遺產,著名的短篇小說有《瓦尼娜·瓦尼尼》;長篇小說有《呂西安·婁萬》(又名《紅與白》)、《紅與黑》、《巴馬修道院》、《亨利·勃呂拉傳》等。除此之外還著有數(shù)百萬字的文論、隨筆和散文、游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