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省會城市預算過程: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一、省會城市公共預算研究:文獻評述
1.省會城市部門預算改革與預算資金分配過程
2.省會城市人大預算監(jiān)督與預算過程
3.預算過程中的優(yōu)先順序安排
4.政府間財政關系與省會城市預算過程
二、研究策略與方法
1.定性研究方法:從“講故事”到構建理論
2.本研究的資料收集與分析
3.本研究的效度、信度以及倫理道德問題
第二章 預算改革:序幕
一、預算改革時間表
二、預算過程
三、主要預算參與者
四、預算環(huán)境
1.預算環(huán)境對預算過程的影響
2.預算參與者對環(huán)境的有選擇性關注
第三章 市財政局:預算改革中成長起來的核心預算機構
一、部門預算改革:核心預算機構的控制取向
1.綜合預算
2.預算程序
3.預算編制方法
4.與“準預算機構”的“外圍戰(zhàn)”
5.績效監(jiān)督與績效考評
二、核心預算機構的策略
1.“執(zhí)行者”與預算建議優(yōu)先順序清單
2.財政局長的“靠山”
3.“縮水式”財政收入估算
4.巧釋財政支出
5.“會計技巧”
6.“以退為進”
三、預算改革的挑戰(zhàn):財政局如是說
1.“奶酪”和穩(wěn)定
2.政策過程與預算過程的分離
3.財政局自身的能力建設
四、財政局內部:大園林里的小盆景
1.財政局內部:誰更重要?
2.預算處和業(yè)務處室
第四章 支出部門:預算“申請者”和支出“擁護者”
一、支出部門的類型
1.標準一:公用經費分檔定額標準
2.標準二:預算分配權
3.標準三:強制性支出
4.標準四:非稅收入
二、部門預算及其改革:支出部門如是說
1.支出部門眼中的財政局
2.部門預算改革的經濟基礎
3.預算改革之外的改革
4.預算改革的“好”
三、支出部門的策略
1.“獅子大張口”
2.“基數加增長”:繼續(xù)有效的老策略
3.“門縫里先插一只腳”
4.“硬缺口”策略
5.尋找“代言人”
6.“倒逼”策略
7.“預算就是關系”
8.“績效”與預算
9.“圍追堵截”
四、支出部門內的預算資金分配模式
1.直線型預算資金分配模式
2.“魚骨”型預算資金分配模式
3.“糖葫蘆”型預算資金分配模式
第五章 預算過程中的黨政首長:“決定性”的預算決策者
一、市委領導下的“行政主導”型預算
1.市委領導下的“行政主導”型預算
2.市長和市委書記的關系
3.預算改革
二、政府領導高層預算分配權的相對集中化
1.市長分工:分管財政還是主管財政
2.市長分工:分管領域和預算分配權
三、并非不可控制的部門利益
1.預算過程中的部門利益表達與日趨復雜的部門關系
2.并非不可控制的部門利益
四、預算的關系維度與環(huán)境
1.沒有純粹意義上的單邊控制
2.預算環(huán)境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和不可控制結果
第六章 市人大及其常設機構:預算過程中的“最高權力”機關
一、法定權力與最高權力下的行動域
1.法律文本:市人大及其常委會關于預算的法定權力
2.地方黨委領導下的地方最高權力機關
二、“機會之窗”與行動策略:可能性與可行性
1.部門預算改革:“機會之窗”
2.謹慎的觀望者:以A市人大常委會為例
3.積極的行動者:以C市人大常委會為例
第七章 理解預算過程:公共預算的政治含義
一、瓦爾達沃夫斯基的“遺產”
二、理解預算過程
1.稀缺的財政資源與支出的選擇
2.分歧和同意的計算
3.計劃與變化
4.從公共預算到公共責任
三、預算改革:多些理性s少些政治?
1.零基預算
2.基于績效的預算
第八章 預算過程的政治:回歸于權力的解釋
一、瓦爾達沃夫斯基的“遺”問
二、預算過程中的權力:兩個基本判斷
三、基于制度安排的預算權力
1.角色
2.規(guī)則
3.預算權力的“權利化”
四、使權力運轉起來
1.獲取、處理和使用預算信息
2.預算過程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
3.行動領域的混合邏輯
五、預算過程的建構:一個解釋性框架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C市訪談提綱
附錄二:部門預算日常公用經費定額標準——以A市為例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