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學界雖然對馬克思的精神生產理論并不陌生,但如何將精神生產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初級階段的現實結合起來,考察馬克思的精神生產理論對社會主義市場體制中精神活動(尤其是文藝活動)的指導性意義,則基本上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的當代詮釋》中作者陳奇佳試圖回到問題的始基,回到馬克思的精神生產理論本身,來對馬克思的精神生產理論尤其是其藝術生產理論展開討論。《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的當代詮釋》從三方面探討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的當代意義:一是整理、爬梳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的全貌,并試圖在現時代對其理論作必要的引申;二是討論馬克思精神生產理論對中國市場經濟體制中精神生產活動的價值意義;三是從浪漫派觀念的影響入手,分析馬克思、恩格斯與拉薩爾關于《弗蘭茨·馮-濟金根》一劇分歧的實質,并以此為基礎,討論傳統(tǒng)藝術生產理論理解的局限及在今天突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