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本禹,安徽肥西人,漢族。1964年生。1988年于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系學士畢業(yè),1990年于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畢業(yè),1993年于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博士畢業(yè),獲得博士學位,同年畢業(yè)留校工作至今。1995、2000年分別破格晉升副教授、教授,1997、2000分別開始擔任碩士生、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理論心理學和心理學史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人格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全國維果茨基研究會理事、《心理學探新》編委、《心理研究》編委、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兼職教授、滁州學院兼職教授、南京審計學院心理咨詢中心顧問。主要從事理論心理學、心理學流派和德育心理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首次提出用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重建西方心理學的發(fā)展史,首次提出用內部發(fā)展和整合與外部發(fā)展和整合重建精神分析運動的發(fā)展史。首倡西方心理學史論研究,突破了以往單純的歷史本身研究,開展對心理學史的史學理論研究,拓寬了心理學史的學科領域。對心理學史上的一些重要流派和人物均有專門的研究。在德育心理學領域主要從事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研究,撰寫了我國第一部關于科爾伯格理論與實踐的著作。主編《德育心理學叢書》,提出建構中國德育心理學的學科體系設想。先后主持省部級課題“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與我國完整德育模式的構建”、“自我效能理論及其應用研究”、“現代西方心理學的哲學基礎研究”、“當代精神分析心理學研究的新進展”、“兒童精神分析理論及其在兒童心理咨詢中的應用研究”等10多項。在《心理學報》、《心理科學》、《華東師范大學報》(教科版)、《教育實驗與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90多篇,如《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述評》、《庫恩的范式革命與心理學革命》、《科爾伯格的道德判斷測量方法學》、《寬恕:品德心理研究的新主題》等,其中有30篇次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的《心理學》、《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教育學》等二次轉載和復印,產生了較大的學術反響。先后出版專著、主編、譯著、編著《道德認知發(fā)展與道德教育》、《道德發(fā)展心理學》、《心理學通史》(第四卷)、《心理學史導論》、《當代心理學的新進展》、《當代心理學體系》、《西方心理學史綱》、《自我效能理論及其應用》等20余部。主編《德育心理學叢書》、《心理學理論及其應用書系》、《研究生教材?心理學系列》、《中國精神分析研究叢書》、《外國心理學流派大系》、《心理學各科理論譯叢》、《當代心理學經典教材譯叢》、《道德教育心理學譯叢》等10套大型學術叢書。先后獲得省部級科研、教學獎勵10項,其中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2項。1996年獲得“南京師范大學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榮譽稱號,2001年獲得“第三屆江蘇青年科學家獎提名獎”,2002年獲江“蘇省優(yōu)秀碩士生導師”稱號,同年被列入江蘇省“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yǎng)工程”第二層次培養(yǎng)對對象,2004年獲得首屆朱智賢心理學獎,2005年獲得“南京師范大學優(yōu)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2007年被列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