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決定對各地藩王搶先下手。他先強行剝奪了幾個力量較弱的親王爵位,然后準備向實力最大的燕王朱棣開刀,皇族內部矛盾迅速激化…… 歷史常常以宏大的面目出現在世人面前,但決定歷史走向的,卻每每是那些不為后人所注意的微小細節(jié)。正在朱棣幾乎要絕望放棄的時候,南京宮廷里發(fā)生了一些瑣屑而致命的變故……而在燕王朱棣殺進南京城后,建文帝在皇宮突然燒起一場大火之后便下落不明。有人說建文帝于宮中自焚而死,也有人猜測建文帝從皇宮的秘密地道逃走……建文帝的真正下落,成為后人所津津樂道的一大懸案……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皇帝,他也是大明朝自朱元璋以外最出名的一位皇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長子早逝,臨終之際傳位與皇孫朱允炆,史稱建文帝。雄踞北平的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不甘心皇權落入侄手,蠢蠢欲動。而建文帝亦對手握重兵的藩王叔輩們心存疑懼。矛盾迅速激化,終于引出一場叔侄爭奪皇權的慘烈戰(zhàn)爭……朱棣如愿以償登上大明皇帝的寶座,為了避免重蹈侄子的覆轍,他費盡心思,削奪諸親王兵權,卻出乎意料地使自己陷入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為了消除心底久揮不去的陰影,他下西洋,征漠北,編纂《永樂大典》,在給自己留下身后美名的同時,卻也引發(fā)出一連串錯綜復雜的愛恨情仇和悸人心魄的骨肉相殘。本書詳實再現永樂王朝中上至宮廷,下至民間的愛恨交織,記錄了一個久遠時代的縮影。穿越這段迷霧一般的歷史時空,讀之仍令人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