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fā)展的歷史經驗表明,風險社會需要的是一種更具有彈性的結構與制度,復雜的現(xiàn)代經濟社會生活需要多元化的治理方式,只能在政府、社會和市場三維結合的多元治理結構中才能實現(xiàn)?,F(xiàn)在的問題是,在既缺少自主的社會又缺少自主的市場的情境下,對更強治理能力的現(xiàn)實需求很容易直接被轉換為對更強大權力的呼喚,并期望用一種無所不包的權力來應對所有這一切。近來我國社會中的一些趨勢證明這種擔心不是多余的。
孫立平: 《我們面臨的抉擇:重建社會,還是重建權力?》
來自于權力的社會恐懼癥必然影響到普通民眾。大眾對社會的恐懼表現(xiàn)為:逃離公共領域、切斷社會聯(lián)系并禁閉自身。而權力對社會自組織的負面定義和高壓維穩(wěn)也必然造成大眾在表達、追求和維護自身權益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訴諸總體性權力的記憶與實踐,從而主動避免公共參與和形成社會自組織。這就形成了大眾對社會自主性和自組織的排斥與否定,這也是自主且自組織的社會在當前中國缺失的根本原因之一。
郭于華: 《克服“社會恐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