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燒結生產概述
1.1 燒結生產的作用
1.2 燒結生產工作過程
1.3 燒結生產基本原理
1.4 燒結生產技術經濟指標
第2章 燒結礦質量評價及檢驗
2.1 燒結礦質量標準
2.2 燒結礦質量檢驗方法
2.2.1 燒結礦轉鼓指數(shù)的檢驗方法
2.2.2 燒結礦還原性能的檢驗方法
2.2.3 燒結礦低溫還原粉化性能的檢驗方法
2.2.4 燒結礦高溫軟化與溶滴性能的檢驗方法
第3章 燒結原料及使用要求
3.1 原料基礎知識
3.1.1 礦物
3.1.2 礦物的形態(tài)
3.1.3 礦物的物理性質
3.2 含鐵原料及使用要求
3.2.1 含鐵原料的種類及性質
3.2.2 燒結對含鐵原料的質量要求
3.3 熔劑
3.3.1 熔劑的種類及性能
3.3.2 燒結對熔劑的質量要求
3.4 燃料
3.4.1 燃料的種類及性質
3.4.2 燒結對燃料的質量要求
第4章 燒結生產基本原理
4.1 燒結過程燃料的燃燒和傳熱
4.1.1 燒結料層中燃料燃燒的特點
4.1.2 燒結過程中的傳熱
4.2 燒結過程中水的蒸發(fā)、冷凝和分解
4.2.1 燒結料中水分的來源和作用
4.2.2 水分的蒸發(fā)和冷凝
4.2.3 防止過濕層出現(xiàn)的措施
4.2.4 水分的分解
4.3 碳酸鹽的分解及CaO的礦化作用
4.3.1 碳酸鹽的分解
4.3.2 CaO的礦化作用
4.4 燒結過程中鐵、錳氧化物的分解、還原和氧化
4.4.1 鐵氧化物的分解
4.4.2 鐵氧化物的還原
4.4.3 鐵氧化物的氧化
4.4.4 錳氧化物的分解和還原
4.5 燒結過程中硫及其他有害雜質的去除
4.5.1 硫的去除
4.5.2 其他有害雜質的去除
4.6 燒結過程中的固相反應
4.6.1 固相反應機理
4.6.2 固相反應的條件和特點
4.6.3 燒結料中常見的固相反應及產物
4.7 燒結過程中液相的生成與冷卻結晶
4.7.1 液相在燒結中的作用
4.7.2 影響液相生成量的因素
4.7.3 燒結過程中的液相
4.7.4 液相冷卻結晶
4.8 燒結過程中的氣流運動
4.8.1 透氣性的表示方法
4.8.2 透氣性的變化
4.8.3 改善透氣性的主要方法
4.9 燒結礦的礦物組成、結構及對燒結礦質量的影響
4.9.1 燒結礦的礦物組成及對質量的影響
4.9.2 燒結礦的結構及對質量的影響
4.10 燒結新技術
4.10.1 低溫燒結
4.10.2 小球燒結
4.10.3 余熱利用
4.10.4 燒結廢氣脫硫
第5章 燒結生產設備及維護
5.1 原燃料準備設備
5.1.1 料場設備
5.1.2 燃料破碎設備
5.2 配料設備
5.2.1 配料設備組成及結構
5.2.2 配料設備點檢及維護
5.3 混合設備
5.3.1 混合設備結構及工作原理
5.3.2 混合設備點檢及維護
5.4 布料、點火、燒結設備
5.4.1 布料設備
5.4.2 點火設備
5.4.3 燒結機
5.5 燒結礦破碎、冷卻、篩分設備
5.5.1 單輥破碎機
5.5.2 冷卻設備
5.5.3 整粒設備
5.6 主抽風機和除塵設備
5.6.1 主抽風機
5.6.2 除塵設備
第6章 燒結生產操作
6.1 配料操作
6.1.1 配料目的
6.1.2 配料方法
6.1.3 配料操作
6.2 混料操作
6.2.1 配合料混合的目的與要求
6.2.2 混料操作
6.3 布料、點火、燒結操作
6.3.1 布料操作
6.3.2 點火操作
6.3.3 燒結作業(yè)
6.4 卸下的燒結礦處理操作
6.4.1 燒結礦的破碎
6.4.2 燒結礦的冷卻
6.4.3 燒結礦的整粒
第7章 燒結除塵
7.1 燒結生產中的廢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7.2 燒結生產過程中主要污染物的產生地點及排放標準
7.2.1 燒結主要污染物的產生地點
7.2.2 燒結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標準
7.3 燒結主要污染物的控制措施
7.3.1 燒結料場揚塵控制措施
7.3.2 燒結各工序產生粉塵控制措施
7.3.3 燒結廢氣產生粉塵控制措施
第8章 燒結崗位常見事故的處理
8.1 補箅條
8.2 雙層閥堵料處理
8.3 圓輥卡大塊處理
8.4 臺車更換
8.5 大煙道內部檢查
8.6 燒結機點火爐、煤氣事故處理預案
8.7 突然停水事故處理
8.8 全停電事故處理預案
第9章 燒結物料平衡和熱平衡計算
9.1 物料平衡計算
9.1.1 燒結物料平衡的計算與編制
9.1.2 計算實例
9.2 熱平衡計算
附錄1 燒結工理論知識復習題
附錄2 燒結工理論知識復習題參考答案
附錄3 燒結工實際操作復習題及評分標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