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考察了慈禧太后和載灃如何處理梁啟超在1898年提出、隨后又成為革命派宣傳攻勢之靶子的滿漢關系問題,從而為晚清朝廷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特別是1907年夏天滿人巡撫恩銘的被暗殺,促使慈禧太后全面審視滿漢關系問題。她(后來是載灃)試圖通過縮小少數滿人與多數漢人之間的大量差異來平息革命者的抨擊。然而,他們同時還進行了加強中央集權和“強化皇權”的努力,這又大大削弱了他們改善滿漢關系的成就。朝廷強化皇權的長期努力始于l861年恭親王奕訴被任命為軍機處大臣——迄今為止,歷史學家往往因為關注當時加強中央集權的趨勢而忽略了這一點——最后在1911年5月,以備受指轟的“皇族內閣”的出現而達到頂峰。這也是清廷方面令改革精英極度失望的關鍵決策之一,導致了他們在5個月后革命爆發(fā)時放棄了對朝廷的支持。本書也涉及了清廷對1911年10月的武昌起義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反應,以及清廷在為1912年2月清帝退位協議鋪平道路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最后,本書討論了革命之后皇室的命運,包括“末代皇帝”在1924年被逐出紫禁城,以及1928年清朝皇陵被人破壞卻沒有遭到懲處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