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關懷倫理的歷史發(fā)展
一、仁愛與兼愛:中國傳統(tǒng)關懷倫理淵源
1.儒家的仁愛
2.墨家的兼愛
3.道家的泛愛
4.佛家的慈悲
二、俗愛與圣愛:古代西方關懷倫理蘊涵
1.古希臘的俗世之愛
2.基督教的神圣之愛
三、自愛與博愛:現代西方關懷倫理維度
1.從自愛走向博愛——經驗主義關懷倫理
2.以博愛提升自愛——理性主義關懷倫理
3.自愛與博愛的深層探秘——非理性主義關懷倫理
四、正義與關懷:當代西方關懷倫理語境
1.后現代倫理:關懷倫理的文化背景
2.正義倫理:關懷倫理的“他者”
3.關懷倫理:正義倫理的超越
第二章 關懷倫理的思想內涵
一、關懷倫理的概念分析
1.關懷
2.關懷倫理
3.關懷倫理與正義倫理
二、關懷倫理的關系分析
1.關懷主體
2.關懷客體
3.關懷關系
三、關懷倫理的要素分析
1.知:理解
2.情:仁慈
3.意:責任
4.行:奉獻
四、關懷倫理的特點分析
1.關懷倫理屬于高端倫理
2.關懷倫理屬于德性倫理
3.關懷倫理屬于柔性倫理
4.關懷倫理屬于生活世界
第三章 關懷倫理的價值意蘊
一、關懷倫理的個人價值
1.關懷倫理與人的生存
2.關懷倫理與人的發(fā)展
二、關懷倫理的社會價值
1.關懷倫理與社會和諧
2.關懷倫理與社會發(fā)展
三、關懷倫理的人類價值
1.關懷倫理與人類的自然環(huán)境
2.關懷倫理與人類的社會環(huán)境
四、關懷倫理的終極價值
1.關懷倫理與終極關懷
2.關懷倫理與以人為本
3.關懷倫理與人的價值
第四章 關懷倫理的實踐機制
一、關懷倫理的實踐環(huán)節(jié)
1.以普遍人性為心理基礎
2.以惻隱同情為基本精神
3.以推己及人為核心內容
4.以推人及物為重要補充
二、關懷倫理的實踐原則
1.人本原則
2.責任原則
3.尊重原則
4.寬容原則
5.情境原則
三、關懷倫理的實踐類型
1.物質型關懷與精神型關懷
2.積極型關懷與消極型關懷
3.針對型關懷與普泛型關懷
4.對稱型關懷與非對稱型關懷
四、關懷倫理的實踐領域
1.政治領域的關懷倫理
2.經濟領域的關懷倫理
3.文化領域的關懷倫理
4.社會領域的關懷倫理
第五章 關懷倫理的建設路徑
一、以正義倫理為基礎
1.正義倫理的實踐類型
2.正義倫理的實現途徑
3.正義倫理的建設思路
二、以“四德”建設為抓手
1.社會公德與關懷倫理
2.職業(yè)道德與關懷倫理
3.家庭美德與關懷倫理
4.個人品德與關懷倫理
三、以良心涵養(yǎng)為重點
1.良心的特點
2.良心的作用
3.良心的內容
4.良心的涵養(yǎng)
四、以人格塑造為歸依
1.人格概述
2.關懷人格的特點
3.關懷人格的塑造
第六章 關懷倫理的特殊領域
一、特殊時機下的關懷倫理
1.災難救助中的關懷倫理
2.軍事行動中的關懷倫理
二、特殊場所中的關懷倫理
1.學校中的關懷倫理
2.醫(yī)院中的關懷倫理
三、對特殊人群的關懷倫理
1.對生活貧困者的關懷倫理
2.對身心殘疾者的關懷倫理
3.對違犯法律者的關懷倫理
四、對特殊對象的關懷倫理
1.對自然物的關懷倫理
2.對人造物的關懷倫理
3.對文化世界的關懷倫理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